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是一种智慧——余映潮《致语文教师》阅读感悟之一

(2016-07-15 11:04:38)
标签:

余映潮

致青年教师

成长的智慧

坚持

年轻心态

分类: 书香世界

成长是一种智慧

 

——余映潮《致语文教师》感悟之一成长是一种智慧——余映潮《致语文教师》阅读感悟之一 

优秀是一种习惯,成长是一种姿态。这个我们大多数人都认可,也很容易理解。对于教师来说,不保持良好的读书、写作、反思的习惯、姿态,你就不能成长。另外,我还写过一篇《成长是一种荣耀》。核心观点就是,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终有一天会得到承认,即使没人承认,也是一种荣耀,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没有让自己虚度年华。

近期,我读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一书,更是感觉到成长还是一种智慧。注意,不是“成长能得到智慧”,这当然是成长的结果,而是“成长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因为,我从余老师的论述里,看到了很多独特、有效的做法,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没有这些独特有效的做法,成长就可能成为一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付出的努力不少,得到的回报不多。

余老师说:“在生命的长河中,我因知青下放而损失过10多年的时间。似水流年,无可逆转。一切都晚于人家,一切需要时间,一切都脚步匆忙。”“在我将近60岁的时候,研究语文教学风格的学者和教授根据教学成果产生的先后或者说教学影响产生的先后,将我划分到了所谓的‘新生代’之中。”这足以见出余老师专业成长起步较晚,却成效惊人的事实。如果成长不讲智慧,一味蛮干,即使有远大理想,也不可能见到多么好的效果。

那么,我们一线教师要发展自己,应向余老师学习什么样的成长智慧呢?

一、耐力、坚持的智慧。

很多人会说,这个谁不知道,不用余老师教。但我要说,我们仍然还要学习“余映潮式的坚持”,因为我们一般人的坚持并不深入。那什么是“余映潮式的坚持”呢?请看余老师的两句话:“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从来不请假的工作记录……这一切都显示了我生命之力的坚韧。”“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

明白了吧?这样的坚持才是一种智慧。不然很多人只是口头说“坚持”,行动上却断断续续——不能说你没坚持,只是坚持两天就吃不消,就要放弃,然后再下决心重新开始——如此反复下去的“坚持”,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只有认定目标不放弃,研究、读写、实践不中断的“坚持”才是一种智慧。

二、“年轻”的智慧。

这句话不是说人越年轻就越有智慧,而是让大家学一学余映潮老师对于“年轻”这一人生身心理想状态的理解的智慧。现实中,很多年龄稍微大点,或教龄稍微长点的老师常用一句话拒绝“专业成长”:“唉,老了,让年轻人干吧。”这话,三十多岁的老师能对二十多岁的老师说,四十多岁的老师能对三十多岁的老师说,以此类推。这样看来,进行教学研究、坚持读写发展就只能是“二十多岁”的老师了,因为二十岁以下的老师现在很少见到了。

看余老师的说法:“与我相比,你是年轻的;我与自己的70岁相比,我也是年轻的。”写这本书的时候,余老师大概是65岁,估计读者比他大的没几个。所以余老师说读者们都是“年轻的”,但余老师也没认为自己老,而是觉得“与70岁的自己比也是年轻的”,所以余老师主张“趁着年轻多做事”。 当然,这也不是不让你正视自己的年龄,非要与比自己年轻的人拼精力。余老师还说:“在真正年轻的时候要努力地发展自己,在已经不很年轻的时候要保持非常年轻的心态。”

一语道破“天机”,与以后的自己的比,自己还年轻;即使年龄真大了,人也要拥有“年轻心态”。这样的认识,不就是一种智慧吗?

三、指标的智慧。

什么是“指标的智慧”呢?就是余老师指出的,在奋斗的道路上,读书做事写文章,一定要有指标要求。因为,“要奋斗而没有指标要求,可能坚持不长久,也可能发展自己的质量不会很好”。所以,余老师说自己20多年来,年年有规划,甚至于月月都有规划。即使是退休后,“指标”二字依然闪耀在他的案头。比如,余老师退休后的2010年暑假的50天内,居然就完成了4600——8000字以上的论文11篇,2500字以下论文29篇。数量惊人,充分显示了给自己设立“成长指标”的作用。

你想要发展自己,却狠不下心来逼自己坚持行动,还常常说自己“老”了,这是很可怕的。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有指标限制并坚持完成,就会使时间更有意义。否则,光阴流过之后什么也不会留下。

余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提炼的智慧”、“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智慧”、“选择角度的智慧”等,这都是成长的智慧,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成长,是需要智慧的。朋友,你拥有了这种智慧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