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为什么坐摇摇椅比静坐更舒服

标签:
摇椅探索发现大脑脊椎骨文化 |
http://s12/bmiddle/5f86e5c1g81f5c80597eb&690
摇椅倾斜的角度通常比一般的椅子大,半躺或斜靠着摇椅时,身体和座位的接触面积要比正坐着更大,承担压力的面积也大,因此压强就小,感觉到的压迫也更小些,当然更舒适。对于人体弯曲的脊椎而言,这种效应更是明显。平时躯体直立时,每块脊椎都受到向下的重力,但脊椎本身并不是笔直的,位于弯曲弧度比较大的部位那几块椎骨所受之力更是明显,所以常常让人感到不舒服。
当身体平躺,脊椎骨就可以卸下重压了。斜靠时,每一块承当的重荷也有所减轻,比垂直状态轻松很多。再加上摇椅的晃动,不断改变身体的倾斜角度,脊椎骨受力的情况也随之变化,通过神经传给人脑的感受,就像是骨头在接受按摩一样。
摇晃时人体是怎样自动调节肌肉的呢?这就涉及到一条我们从未意识到的神经通路。人体的肌肉、关节等部位有专门的感受器,大脑借此获得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并在移动过程中反射性地调节肌肉张力,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大脑从来不是闲得住的主,总喜欢找点刺激。为避免空载,大脑总是千方百计搞到一些导致适度兴奋的刺激,保持系统有料可弄。教育实践证明,保持适度的外界刺激,是促进婴幼儿大脑机能发育的重要因素。缺少信息输入的人,高级思维能力经常是被认为不足的,连那些本来算是聪慧伶俐的人,一旦缺失适度刺激后,也普遍向反应迟钝的深渊滑去。
摇椅的不断晃动,正好满足了大脑对刺激的追求。姿态不断改变,身体的各种参数持续不断地送往大脑(还得随之做出反应);移动的影像也带来了持续的视觉刺激;清风拂面当然更是让人(准确地说是大脑)爽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