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情缘

http://s16/mw690/001Ksbg5zy7ios2ufin5f&690
我的文学情缘
认识张爽老师是在去年7月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中,后来有机会参与《平谷文学》的稿件校对工作,才慢慢熟识起来。算算才半年的光景,但知道平谷有位本土作家叫张爽,已有近20年的时间了,这缘于他的第一部个人作品集《行走的青春》。
谈到这个话题,张爽老师惊讶地问:“怎么可能,20年前你才多大?”是啊,那时我才16岁,正在读高二文班。记得那天我正在写作业,爸爸下班回来手里拿着一本书,递到我面前骄傲地说:“这是咱平谷人自己写的书,给你好好看看。”我好奇地接过这本书,一下子就被那个富有诗意的书名——《行走的青春》吸引住了,也记住了张爽这个名字。拿着这本书,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作者竟然是平谷人,是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小城里的年轻人。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书本里那些大作家、大文学家都离我好遥远,一辈子都碰触不到。而眼前这本书的作者竟然离我这么近,就在我的身边。看着这本设计精美的散文集,突然就有一种大胆的想法,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像他一样写出好的文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文字变成铅字,印在飘满墨香的报纸上、杂志中、书本里。
现在回想起来,文学的种子可能就是在那一刻悄悄地埋进了我的心田。从那以后,我开始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老师布置的作文外,有时间就会写些诗歌、散文,虽然还很青涩、稚嫩。高考时,我毅然选择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畅游在文学的海洋。
考入公务员后,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一度停笔,渐渐远离了文字,以为从此就和文学一别两宽,再无交集。2015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作为社外之友参加了“九歌诗社”的活动,社员们写诗、评诗,真诚地交流切磋,一颗颗热爱文学的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下子又唤醒了我的文学梦想,再次点燃了创作的激情,原来那粒早已发芽的种子一直都在默默地生长着。我又重新拾起那杆“束之高阁”的文学之笔,当年创作的诗歌《不能忘却的历史》荣获泃水文澜主题征诗二等奖,并有机会加入到平谷区作协及“九歌诗社”这个大家庭。
一路走来,感觉就像张爽老师在《行走的青春》后记里写的那样:“与我行青春作伴的也只有文学。即使我永远在路上,永远到达不了我心目中的“神山”、“圣地”,我也无怨无悔。”
“坚持自己的路,所有的路都是坦途。”张爽老师凭借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三十多年笔耕不辍,他不断发力、创作颇丰,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听闻他最新中短篇小说集《火车与匕首》付梓发行后,我迫不及待地从京东网上买来一本,怀着像20年前一样兴奋与激动的心情默默端详、细细捧读。翻开扉页的刹那,在时光的穿梭碰撞中,我听到了那粒种子拔节生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