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草原·绿色文学》五期精华导读
(2010-12-05 09:05:52)
标签:
转载 |
《草原·绿色文学》五期精华导读
考虑换个印刷厂,这一期的杂志又耽搁了不少的时间,已经快一个月了,说是印刷的胶装机坏了,生生被拖着。目录出来很长时间了,对不起大家的期待,好在,马上就可以邮寄了,大家就可以看到这一期的杂志。
访谈是每期的头条和重点,这一期是被誉为“女钱钟书”的作家孙慧芬,她发表多部中长篇小说,获奖多次,《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对于一个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丰厚收获的女作家而言,独特的心路历程让人可以清晰的感知她一路走来,对于生活、对于写作、对于命运的种种感怀。还有,《秉德女人》值得一读。
小说永远是纯文学刊物的重头,作为这一期的几篇小说,在写作和风格上都代表着不同的方向,《无缘无故》是何立亭的一个中篇,在阅读的时候,你会不断地被作者文字的魅力吸引,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开喜的《封刀》中讲到的故事,从一开始,就用情节和故事性吸引了人,也许,很多时候,忘记了你所处的地方,但是,总有一些熟悉的场景和语言让人感觉亲切,人生的无常和不定,若是疯狂的、执着的热爱一件事物,总会爱的让人迷失方向,比如《封刀》中李喜东对于那些刀具的热爱。马拉的《等待》是一篇让人看了心里回味久远的一篇文章,这一篇让我想起上期的《顾绣的夏天》,同样是描写亲情,《顾》确实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小说,刊出之后很快就被《小说选刊》转载,《等待》描写的关乎亲情,关乎无望的守候的情节,一样也会让你在心里有着深切的触动。“青春视点”从上一期开始收到很多的年轻写作者的稿件,选择这样一篇《爱情碎片时光》,作者只是个88年的小女孩,但是一年之间发表的小说文字30多万字,这其中,自然有她文字过人之处,清新温婉的叙述,舒服缓和的气息,让你在阅读了关乎生活、疼痛的小说之后,可以舒心的享受一下文字的魅力。“力荐”推荐北京青年作家张爽,一直关注《草原·绿色文学》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张爽这个名字不陌生,因为今年第一期的小说中有他一篇《认识几个姑娘》,刊发之后备受好评,很多人在我面前提到这篇小说,而这篇《众叛亲离》较之《认识几个姑娘》,在语言和叙事上更上了一层,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小说。对于张爽,他的才华,他的勤奋,我可以毫不吝啬我的赞美和期许。
诗歌,每一期的诗歌都是让我们极其欣慰的,因为每一期我们都收到很多实力诗人的支持。在邮箱收到的稿件之中,诗歌的比例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对于始终坚持不懈的给《草原·绿色文学》投稿的作者,说声感谢,每一篇稿件,我们都认真的看过。谢建平、潘洗尘、荣荣、车延高等等,不一样的作者代表着不一样的风格,但是论质量而言,读者是最好的评判者。“闪电花环”作为给青年诗人提供的平台,基本都是每一期邮箱中自然来稿中精选出来的,虽然每个人只能发两三首,但是对于年轻优秀的作者,我们期待大家走的更远。
散文随笔类。于坚的名字为很多人所熟知,他是一个多面的写作者,这么多年的沉积,时光之间积聚的,更多的是文化和智慧,《暗盒笔记》一组中,写到的,不管是艺术、时光、信仰,总能给人深厚的文化和智慧的感觉,相信你也不会失望的。对于乡土、童年的怀念几乎是每个写作者心中的一种情结,而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似乎更适合表达这种悠长的、忧伤的情思,刘大程的《回声》、李广智的《在一个屯子里闲逛》都有这样的一种情怀在里面,文字的舒缓,让你在停顿之间感受呼吸。还有一些散文的小情节,都是贴近生活,阅读中也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房间的象征》这个80后的写散文的茅店月,我一直认为是十分了得的,语言上有着很成熟的感觉,在文字之间,能感觉到那种有力度的疼痛,不轻浮、不虚浮,是一种有着生命力度的真实感受。
作为诗人的刘春,在近年的诗歌创作上收获丰厚,他的评论创作同样精辟深刻,《交流的困惑及其他》就是一篇有见地,有厚度的评论。“文化观象台”一直是一个独特的栏目,我们试图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出影响一个区域的文化,它的形成、发展、以及更多的东西。《二人转,走出黑土地的家乡大戏》就是在给我描述一种区域民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