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的寻找
(2010-05-31 10:06:12)
标签:
杂谈 |
异质的寻找
——读张爽中篇小说《众叛亲离》
肖 涛
这篇小说中,张爽欲求完成的叙述意旨不过是寻找。寻找什么呢?饮食男女而已。难道这还需要寻找吗?相对于其它寻找而言,这岂不是太“形而下”了?
是的,寻找母题包含多种。一者基于信仰意义上的寻找精神归宿;一者为无家可归者的某种无根流浪感;一者是出自孤独的现代个体,以及是分裂成碎片的现代人。那么张爽的这篇小说应该放置进什么位置上呢?是否张爽在为自己的来龙去脉,重新确定一个打开记忆的叙事坐标?抑或是张爽意在通过寻找的万千周折、幽曲吊诡,从而疏泄潜藏心中的诸多焦虑呢?
我觉得理解张爽小说之寻找话语的建构,只能通过异质性元素来获得疏解。也就是说对于宏大叙事系统中的“寻找”话语范式而言,张爽小说的寻找坐标不过是让一个人在本能意义上有家却无人管理,有人却无处爱,有爱却不会表达,有心却总不集中,有情感却注定变异,有生活却并无乐趣,有人间却并无烟火。这些悖谬的状态,使得一个叫四条的汉子,任其特有的文化性格,凭其独异的精神面貌,以其孤零的生活方式,处处遭受弃绝,也处处无法遂愿,更处处遭受白眼,以至于成了找不到自己尾巴的那只猫。或者一条被切掉尾巴的蝌蚪,或小鱼。
四条作为粗陋的本能主义者,作为人子、人父、人夫、人朋、人工、人婿和人弟,置身于各种草木缭乱的关系中,沉陷泥沼,却无法归拢出一条恒定的寻找线头,反倒被寻找本身玩弄,玩耍了一次迷踪拳法。因果变异,始终分裂,来去不定,意图杂乱。
这也是张爽小说欲求完成的灰色状态,而非黑色幽默。
灰色状态中的寻找就是异质的寻找。这种异质的寻找,不是为了寻找真理,也不是为了寻找精神家园,更不是寻找摆脱孤独的方式,而仅仅是一种找不出正当理由的沉陷于日常性琐碎事务中的焦虑感,亦即是被无端情绪所驱使的徒劳无益地寻找。
在这方面,张爽创造了寻找的反讽语法,并将人置入了某种不堪的亡命状态。这种亡命状态近乎疲于奔命、茫然无措的阿Q在土谷祠周遭墙壁上的寻找。他能找到什么呢?
没有幸福,也没有宽慰,更没有华丽外表的缘由,仅仅是寻找一点乐子而已。包括吃喝玩乐在内的本能性快感享受,在既定的关系网络中、在特定的体能劳动者那里,他其实就是为了寻找一点摆脱死亡和卑贱命运的可能。
也因此,张爽的寻找会打开更多有意思的草民话语。尽管这可能非关真善美、假恶丑的二元对峙,抑或是终极诉求,而仅仅是某种对这种人生活方式的体悟和领会,因之所带来的阅读效果,可笑、荒诞却并不令人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