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一个九十岁的小老头

标签:
杂谈 |
他九十岁了,耳还不聋,眼还不花。不但不花,细看,还会吓你一跳。用个成语来形容老人的眼睛,可以叫目光如炬。非常厉害的一双眼睛!他是公安出身,解放初,曾在通州当过公安局长。再往前,他是一个兵,一个武装战士,抗日时期的一个潜伏“卧底”。几次死里逃生,几次大难不死。说到战争中死去的一个个战友,说到手下的侦查员被人出卖枪杀,他的眼里有泪。说,他们都死了,我还侥幸活着!我想他们啊……
他九十岁了,还在写。记得九十年代,八十高龄的刘白羽来平谷,刘说已经写不动了,要口述,要秘书写。可眼前的这个九十岁的老人,不但还能写,而且思路异常清晰,看他的回忆,仿佛在读一出传奇,看他写在纸上的有些颤抖的墨迹,我常常惊叹生命的顽强和文学的奇迹。他写的不是文学,但他的文字里有故事,有人物,有传奇,有声有色,有韵有味,而这些,多少自诩作家的人都做不到,老人却用他颤抖的笔做到了。
老人九十岁了,却并不是个心如止水的平和之人,他也会计较,哪家商店卖他的自动笔贵了,哪家卖给他的笔芯便宜,但他分明又是豪爽的,可以把珍贵的资料借给我看,还说,你先看,想看什么,我再给你找。还向我介绍谁写的好。他又是谦虚的,说我写的不好,我写的都是大白话。我的都是记录,人家写的才好,整个中国的解放都写了进去。
可我偏偏又是挑剔的,那些把整个中国的解放和所有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写进去的书,我却读不下去,而他写的那些白话文,那些有些生涩别扭的记录却能吸引我。
他毕竟九十岁了,走路要拄杖了。每当看他颤抖着一步步离开,我就禁不住一种温暖的冲动,想上前去搀他一下,扶他一把,但每次,我都放下了这种想法,我知道,依老人的脾气,他是不喜欢有人搀扶的,因为他一定觉得他还能走,还会自己走,这是个坚强的老人,是个独立的老人,是走过血雨腥风和漫长岁月的老人,即使在他九十岁高龄蹒跚的步履中你仍然会感到他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人敬服!
我生活和工作的小区,老人很多,高龄的老人也很多,他们和他不同,他们很早就醒来了,太阳一出来,就齐聚在有“老爷儿”晒的地方,随手拎着个小软椅,在马路旁一坐就是半天,这些老人就像秋天时树上的叶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掉下一片来,而后被风吹走,被土掩埋。这些老人常常让我感到温暖,也感到伤感,生命是如此珍贵,而生命又是如此的易逝!
去年的时候,一个常坐路边的老人没了。不久,旁边楼里的又一个老人也没了。不知为什么,这几个老人的没,总会在我心里引起一阵阵小小的恐慌。我知道我是惦记起那个老人了。老人九十了,比那几个离去的老人都要大。他会怎么样呢,是不是也会突然的消失。我那几天总是心神不宁的,直到有一天看到老人拄杖走过的影子,听到他和一个中年女人的玩笑声,我才放下心来。笑意自然就浮在了脸上。
转眼又是冬天了,这个冬天来得不晚,感觉却出奇的阴冷,不久前前面楼里的又一个老人离开了。老人们为什么总是选择在秋末初冬的日子里离开呢?难道老人真的是树,要经过那么一个成长的轮回?
想一想,不见那个老人又有小半年了,不知他在这个冬天里是否安好,是否还用他颤抖的手写他的“白话”?我只想告诉他,请老人家一定好好活着,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小老头,喜欢读读他的文字,听听他的故事。我还想告诉他,这个喜欢浑水摸鱼的小老头,又不自量力地写长篇了,而长篇里的主人公就是他啊。
老人,你还好吗 ?早起,凉凉的暖气片,温热起来了,就像我们彼此的心跳,我真的希望老人能感应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