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家训──训子侄》试译
傅眉、傅仁平日读书,我常常嫌你们愚笨,没有超过常人、一人顶两人的聪明劲。但是偶然看到别人家有子弟读书的,更比你们两个还愚笨,我就稍稍地宽恕你们了。
你们两个孩子凭着中上等的资质,还可以跟你们谈读书。现在正是你们精神健康旺盛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读三四年书。
记得我在20岁上下的时候,读《文选》里的“二京赋”、“三都赋”等,先辨认字形,再点断句子,第三、第四遍开口诵读,这样就大概能够背诵了。戊辰年会试的卷子公布了,我的兄长子由先生为我从中选出五十三篇。我与家里的塾师马生比赛记性,比一天能背下多少篇。马生以自己的天资高而自负,可是用尽一整天的气力,只背过四五篇而已。我早上梳洗完毕开始背诵,到早饭做好叫去吃饭的时候,五十三篇朗朗上口,不错一个字。马生很惊异,感叹佩服我如神人。从那以后所有的书,不论古今,都经不起我一目十行(很快就读完了)。
可是如此记忆力好的时间,也不过只有六七年罢了。过了三十岁就差了十分之五六,出了四十岁就差了十分之八九,读书随看随忘,就像是隔了一个时代的事情了。
我悔恨自己以那时的天资灵性,没有闭门十年专心读经史书籍,致使现在我著书立说的志向不能顺畅实现。如今又逢世道变乱,买书又没有财力,偶然遇到想看的书,也只能泛泛翻阅罢了。更加上心情忧伤散乱,举目所见都是社会的巨变,处世有时强颜对人,有时低头俯首,(要装出各种样子)只能像书中的蠹鱼一样过完我的余生。我心中不平如烈焰翻腾,又恨读书很伤人的身体,当年弯弓跃马的壮年时光,呜呼,已经一去不反了。
有人劝我著述,但著述需要一副坚强正直雄大豪迈的心力,才能才思纵横。我现在如同庾信一样,凄凉已极。
虽然说虞卿因穷愁而著书,可是虞卿的愁是可以靠著书解除的;我的愁是郭瑀那样的愁(靠著书解除不了),而且著述没有合适的时间也没有安定的地方。(另外,如果我有所著述)或许就会有断篇残句被后来之人错误地以刘因那一类人来看待我。那我就死也不能瞑目了。
你们要努力珍惜自己的天资,读书与古人为友。等到文笔老到了,成熟了,见识坚定了的时候,就不难完成我未完成的著述之志了。
除了经书以外,《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国语》、《管子》、骚赋都必须细读。其余书籍任凭你性情喜好大略地读就可以了。二十一史我已经说过了,至于金、辽、元三史是应该列于载记的,不能当作正统朝代的历史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