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周一凡周老师简介
(2009-10-25 11:51:49)
标签:
文化 |
分类: 加油吧 |
青浦区实验中学周一凡,男,1949年7月生,上海市青浦区人,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上海市电视大学数学系,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任实验中学导师团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会员,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会员,青浦区教育学会会员。青浦区中学数学学科兼职教研员,上海市中学高级数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青浦)学科组评委。曾荣获1998年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2年青浦区学科带头人,1982年青浦县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986年青浦县人民政府行政晋级奖励,2004年区记功奖励,其事迹收集于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编辑的《耕耘者之歌》第十一集中。
担任教师工作三十年以来,始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教,多年的实践探索,找到了创设情境,尝试活动,变式训练,归纳总结和回授调节的五环节教学结构,并形成了既充满情趣又富有理性的“尝试——变式”的教学特色与风格。因此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所任初三毕业班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年年远高于区平均成绩,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县、市、全国各级数学竞赛中获奖。1985年先后获青浦县中青年教师中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及上海市中青年教师中学课堂教学评比优胜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一直被视为青浦数改成功经验的经典课,上海电视台“教学经验专辑”专题节目对此进行了播放。曾开设四十余节区、市、国家级公开课、示范课,先后赴西安、广州、柳州、南昌、太仓、云南元阳、绿春县和上海市区进行讲学或上示范课,传播青浦顾泠沅教改经验,得到全国及各省市有关领导与专家的好评。共有“同底数幂的乘法”等6节课被摄成录像课,供学习时借鉴及交流。长期担任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市先进班级及区百佳小队。
曾参与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和理论探讨》为课题的教学科研活动,此教育科研论文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首次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曾撰写18篇论文或教案在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在教改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光明日报“教育科学专栏”上发表;论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入选青浦区高级教师专题研究论文选,并获青浦区数学学会第一届论文评选一等奖;在《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动态》杂志发表《青浦县中学数学教改实验教案选编》;《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景》、《运用青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分别获县第三届,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作为顾泠沅数学教改实验小组成员之一,经历了调查研究,实践筛选,教学实验,传播发展的全过程,2002年顾泠沅老师又在青浦进行《专业引领的课例观摩文化——应对课程发展的中小学教师成长模式之探索》课题研究,作为中学数学组成员,积极参与有关活动。从教30年来先后带教指导校内、校外约十余位青年教师或骨干教师,其中三位被评为区教学能手,为青浦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尽了第一线教师应尽的责任。
座右铭: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课题格斗”中“学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