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德对判断的分类

(2008-11-03 14:40: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哲学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中,康德首先区分了“先天的”知识和“经验的”知识。康德说:虽然从时间上看,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但并非一切知识都源于经验。
 
所谓“先天的知识”,被定义为“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经验所发生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不依赖于个别的经验”便以为足(邓晓芒先生的译文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倒是蓝公武先生的文言译本译对了)。“先天知识”中完全没有掺杂任何经验性的东西的知识被称为“纯粹”的。必然性和严格普遍性是先天知识的可靠标志,两者任意一个皆可充当“先天知识”的判定标准。而罗素对先天知识的解释是:由经验虽然可以抽引出来,但一旦认识了它,就可以看出其具有经验以外的基础。
 
所谓“经验的知识”,则是与之正相反。而罗素对之的解释是:除借助于自己或我们承认其证明的其他人的感官知觉外我们无法知道的命题。在康德那里经验的知识只有“经验综合判断”一种。
 
另一个维度是“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要么谓词B是隐蔽地包含在主词A这个概念中的东西,要么B是完全外在于概念A。因此分析(肯定性的)判断是这样的判断:其中谓词和主词的连结是通过同一性来思考的,反之称为综合判断。
 
合并得四种情况:
1)  先天分析判断:康德举的例子是“物体是有广延的”。广延被认为是物体的本质的属性。
2)  经验分析判断:康德说这种情况不存在。
3)  先天综合判断:康德举的例子是数学中的诸命题,或者“一切发生的事物皆有其原因”。
4)  经验综合判断:康德举的例子是“物体是有重量的”。主词和谓词间的连结被认为是通过同时展示出广延、不可入性、重量等侧面的“经验”。如康德所说:“这两个概念虽然并非一个包含在另一个之中,但却是一个整体的各部分,即经验的各部分,经验本身则是诸直观的一个综合的结合,所以二者也是相互隶属的,尽管是偶然地隶属着的”。因为先天知识是有必然性的,所以康德应该认为此类命题的普遍性有些可疑。
 
分析判断、综合判断的说法舍尔巴茨基也用来描述法称量论中的真因建立。但所谓判断仅仅是A是B这样一个句子,而法称的证明是一个推理过程,彼此并不等同。那么所谓“分析判断”、“综合判断”应当适用于其中的哪部分呢?似乎只能用于推理过程中的周遍关系:但凡是因法定是所立法。如欲将法称量论体系中的“自性因”简单等价于“分析判断”,“果性因”简单等价于“综合判断”,无疑和康德所举的情况4)“经验综合判断”例子相违,所以情况没有那么简单。
 
和“自性因”对应的,应该是先天分析判断的全部和经验综合判断的部分。某些经验综合判断应当可以成为现量的对象,比如这只孔雀是白色的,但通过事势比量却是无法判定的。如果注意到康德欲通过作为“整体”的经验来最终达到“相互隶属”的思想,同法称所谓“同一体性”的说法之间存在的那种相似,参考萨班对遣余识上虽可分开成为“所作性”和“无常”、在对境上实是一体、也唯此才可能有见“所作行”能见“无常”的说法,可谓殊途同归。舍氏认为法称系统中的判断全是综合的,大概是就这一角度而言的吧?虽然“桂花树”是“树”可以作为先天分析判断,由于法称系统中要求的“同一体性”,使得这个判断在法称系统中最终是通过经验综合判断来完成的。
 
通常说的“果性因”应该是“综合判断”,但究竟属于哪一种,尚不易定。
 
另有值得注意的一点,康德讨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那节开头就说:“我在这里只考虑肯定判断,因为随后应用在否定判断上是很容易的事”。是不是说其所谓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是仅就肯定判断而言、否定判断则原理相同?虽然不太可能,但未尝不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