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饮酒》与《过故人庄》语言风格的差异
(2016-08-15 14:54:38)
标签:
第五讲盛唐之孟浩然研修作业 |
分类: 2016乡村教育家·夏之葳蕤课程 |
浅析《饮酒》与《过故人庄》语言风格的差异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诗歌中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晚于陶渊明几百年后的一位盛唐时期的诗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两人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然而其思想却有惊人相似的地方。
两人同是写山水田园诗,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综合时代特征,只能从些微之处窥见两人在诗歌表达上的一些差异。
在诗歌的语言上,陶渊明的语言比较口语化,也不难理解。比如饮酒其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作者表达了田园生活的妙不可言,那种生活的妙趣只有身在其中的人可以体会。
孟浩然在诗歌语言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作者也对田园生活很向往,然而并不能真正的融入其中。《过故人庄》中的表达: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虽然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田园生活非常热爱,但是也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农家的生活之中。
两首诗都写了农家生活,仔细读来,可以分析出陶渊明是将自己的生活与农家生活融为一体,所写的完全是自己从事农业生产之后的心得体会。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回家途中看到了飘在山中层层的薄雾、自在飞翔的小鸟也与自己一样回家休息等等,这之中的乐趣自是妙不可言。于是诗句便从心中自然喷薄出来。诗人孟浩然却是没有真正将自己的生活与农村生活融为一体。
基于对语言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诗人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一个积极一个消极。由于受魏晋时期黄老哲学的影响,陶诗比较消极,而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时期,由于受建安风骨的一些影响,其诗比较壮阔。诗歌语言所呈现出的更多的是作者的一种对于生活的态度。“邀、合、斜、开轩、把酒、待到、还来”这些动词的使用多能与作者的一些思想和胸襟联系起来。
诗中语言所呈现出的意境也有所不同。陶渊明的诗多是冲淡、平实,“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倾向也是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孟诗中语言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变化,因此其境界也与陶诗有一些差别。其语言虽然平淡,但是味道却是很浓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现了作者的一种豁达的态度。境界也比陶诗壮阔一些。
虽然两位诗人因为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差异有些微不同,但透过历史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差异,两位诗人的思想如此相近还是很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