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体验清新质朴的乡韵乡情——胡庆军诗歌印象

(2011-11-01 08:40:41)
标签:

原创

体验

清新

质朴

乡韵

乡情

胡庆军

诗人

诗评

分类: 评.万象

体验清新质朴的乡韵乡情

 

——胡庆军诗歌印象

 

 

雨 甜

 

    胡庆军是天津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这些年一直成上升趋势。纵观胡庆军的诗歌创作,笔者感到他的诗既有中国古典传统的诗歌底蕴,又有现代诗歌文本内涵,他的诗歌承载着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经纬脉络,他的诗风清纯、唯美、质朴、有韵,体验着清新、淳朴的乡韵乡情,亦如他的为人,是那么的朴实真诚,热情豪放,深邃旷达。

 

    ----生活的积累,丰盈的乳汁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唯一的源泉。诗歌创作亦不例外。胡庆军的诗歌创作可以追朔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把写作的题材与视野落在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让这些社会生活的积淀,垒积成了创作的基石,让自己在文学道路上从咿呀学语、蹒跚走路起就有一个坚实的开端。

    诗人把童年、少年、成年的生活与成长轨迹,厉炼的人生,梳理为诗歌的构件,犹如语言、分行、意象、架构,他用这些精心选择的素材谱写绿色的心曲,听蛙鸣、看夕阳、描春雨、绘秋意、咏父辈、忆往昔,感受生活,感受家乡绿色,感受家乡的一草一木。

    诗人可以从故乡的原生态的元素中,找寻最美好的词语,诸如红红的年、老屋、民谣、耕牛、田野、春日、风筝、落日、秋水、流韵、乡音,让这些形象与意象的物质,化作自己情感的流云,成就故乡的诗行。

诗人可能站在季节的边缘,写乡村、写城市、写自然、写天气、写历史、写父亲、写母亲、写眼泪、写游子、写独白、写低语、写祝福、写重逢、写友情,将这些作为编织的诗歌的鲜嫩柳枝,编织出人生美好的画卷,点缀斑斓的颜色。

    诗人可以找回远去的浪漫,把爱情的永恒注入到风铃、晚钟、春雨、梅花、玫瑰、野菊、鸳鸯、蝴蝶、月亮、枣花等特殊的意象之中,倾诉的是自己的爱、自己的情,这里有浪漫、有凄美、有指向,更有诗人对情诗的理解、诠释与演绎。

    总之,诗人涉足的创作题材是广泛的,生活的根底是牢靠的,诗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在读者中引起的共鸣是强烈的,这一切无疑说明一个道理,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没有诗意文本的创意与升华,诗人是不可能为读者提供这么多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作品来。

    我们说,生活不能等同于诗歌;但诗歌亦绝对不能游离于生活之外。只有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加以凝练,提取、结晶、升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有好的作品问世。这一点庆军应该说做到了,而且始终没有犹豫,没有徘徊,没有舍弃,一直沿着热爱生活、熟悉生活、讴歌生活的轨迹前行,所以他成功了,他在天津及全国有了自己的名气,特别是近几年,他的诗歌有了长足进步,创作上也有了突破。正如诗人所言:“选择了诗歌,就是选择了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写出好诗。”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坚守自己的风格,寻找突破的路径

 

    我以为,诗人胡庆军的诗艺风格是一以贯之的。他没有简单地延续别人的老路,也没有盲目地去跟进时髦之风,甚或仿照模仿,而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写作方法,那就是保持清新质朴的风格,秉承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让诗歌具有自己特有的潜质与文本内涵。

    庆军的诗歌大抵都可以归为是一种乡韵、乡情的风、雅、颂,其写作上的风格是显而易见的。

 

    父亲说,生活再苦

    有盐的调剂就会有滋味

    劳作的父亲常常汗流满面

    父亲说汗水是咸的

    生活就是盐的演绎

   《父亲说,盐是大海的图腾》

 

    《父亲说,盐是大海的图腾》这首诗,是作者大气豪放的力作,呈现恢宏壮观的大场景。这首诗虽然表面是写盐、写父亲,实际是写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胸怀、一种豪情,用盐是大海的图腾,这种标志性的物件来展示父辈的艰辛、正直、勤劳、善良的人生,读来很震撼、很感奋、很给力。

    诗人饱含深情的代表作之一《记忆里最深刻的那场雨》。与其说是写那场雨,道不如说演绎的是人生的记忆、人生的情感、人生故事、人生档案、人生足迹、人生的画卷、人生的感怀、人生的风雨历程:

 

    让灵魂承受一种光的航行吧

    我从一首古诗的意境里

    摘一枝最艳花

    照亮一个又一个清晨

    那刻满故事的档案上

    再次唱响浪漫的旋律

    淹没所有珍藏的凭证

   《记忆里最深刻的那场雨》

 

    诗人将人生比喻为最深刻的雨,诠释演绎的场景如电影画面,把光阴拉近,将历史复圆而这一切又似殊途同归,最终归结于周而复始的那个圆:

 

     风中,你的名字那么朴实

    乡风浓烈。一片片翠绿让光阴老去

    往事就坐落在历史的深处

    那个情深意浓的地方

   《记忆里最深刻的那场雨》

 

    应该说,这首诗是庆军多年诗歌创作的精品,显示了他的潜质与实力,还有其风格迥异的大胆尝试,是突破自我、扬弃自我的上乘之作。

    诗人胡庆军对家乡的风土人情、草木田园寄予了极大热情,饱蘸了浓墨重彩,他早年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诗,诸如《故乡的麦子》《秋分时节》《九月乡间》描摹了乡村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一片深情。近作《乡村风景》、《时光》是诗人从唯美的视野里探寻新的语汇、新的意境、新的意境,其浪漫主义手法与美学思维效应是明显的。

 

    夜晚的乡村

    静卧成一个幽静的梦

    满天星光照耀着它的睡眠

    阵阵蛙声是它发出的梦呓

 

    果子红了蔬菜熟了

    麦苗绿了菜花黄了

    乡村的四季

    醉了所有看风景的人

    (《乡村风景》)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一些日子化为额头的白发

    雪儿化了,日子暖了

    一些背影在目光的尽头消瘦

    时光,纯净如水

    聆听,故事遗落在千里之外

    (《时光》)

 

    这两首诗,有季节,有记忆,有耕牛,有炊烟,有晚霞,有梦呓,有色彩,有岁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时光辗转,如日月星辰,似长河落日,生生不息,繁衍承袭。诗的语汇丰盈,意象丰满,意境悠远,如同一首民谣,句句掷地,声声入耳,诗韵缠绵,情感悱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庆军的人生感悟的诗也很多,他的这类诗没有抱怨、没有宣泄、没有纠结,而是从中领略一种普惠的人生哲理,表达的是一种自省、自警、自敛、自尊、自勉的情感,是健康的、向上的,因而,也是有益的。他的《病中偶记》写道:

 

    疾病也许是一粒种子

    种在躯体上

    生出感悟  结出反省

 

    没有什么比生命的欲望更强烈

    在众多的眼神中专注地抚慰自己

    就像微风拂过燥热的心

    一片清凉

    其实  只要热爱生活

    人生  就已经足够

    (《病中偶记》)

 

    这是多么的大境界、大放弃、大自我。这就是诗人从生活中感悟的真谛,感受的真理,而这些如同炼丹一样,千锤百炼,点石成金。

    说实话,诗人是情感的个体,而爱情是他们永恒主题。胡庆军也不例外,他写了大量的歌咏真挚情感的好诗,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赘述。《渤海之夜》是诗人写得比较含蓄、比较隐匿、比较朦胧、比较委婉的一首情诗。诗人将渤海的夜虚化潜藏起来,骑着单车在海边等心上人,情感似海水,如海底跳动的火焰,如痴如醉:“我推一辆单车/在海边等你/天空中飘下一片叶子/而我在这海之夜/孤立成另外一辆单车/……还能说些什么/谁的目光/能够握住海水下面/那跳动的火焰”。

 

    ----把握时代脉搏,探索继承与创新成果

 

    不容讳言,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启蒙、兴起、探索、发展都具有时代的特性,都不同于西方现代诗歌的走向,它有着一个从古典到现代的秉承过程,诗人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的课题。理性地把握这一脉搏和向度,无疑是诗人理性的选择。诗人胡庆军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他坚持自己的诗歌创作原则,即:不割断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不盲目随性地追随西方的模式,而是把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将现代西方诗歌的文本,融入于自己创作的探索厉炼中,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丰富滋润自己的诗意境界。

    为此,他的诗歌在创作中有明显的三个特点:

    其一、诗歌显现时代烙印。作为生于1969年12月的他,可以算作70后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是传统大于时尚,而诗歌的题材、语言、意象、意境等诸多诗歌元素、抑或符号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而这种特征,集中表现在他继承传统乡土诗歌,但又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由传统中走出,走向有着现代乡韵乡情、清新质朴风格的诗歌收获的田园。  

    其二、诗歌于通俗中又不失内涵。胡庆军的诗歌很清新、很质朴、很通俗,如同一杯清澈透明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但能解渴、能解生活乏味之渴。中国诗歌从《诗经》开始,从最先的原始劳动号子的歌之、舞之、吟之,到后来的唐诗也都是让人听懂看懂受益无穷的,是有受众群体的,所以说,庆军的诗既有内涵,又能让读者领悟其中含意,这应该说是继承传统与创新现代诗歌的有益契合。

    其三、诗歌尽可能有韵。中国诗歌不同于西方现代诗歌。古典的诗歌是讲韵律的。发展到现代新诗,很多好的诗歌在注重诗歌文本意象和思想内涵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有韵,读来朗朗上口,对提升诗歌的感染力、传播力、引发读者共鸣,都是有益的。胡庆军的诗歌在这方面是尊重传统、探索现代、迎合读者,因此,他的诗歌无论长短,也不管是工整的诗句,还是像西方诗歌的长诗句式,都是比较注意了诗韵,这是诗人在保持中国诗歌传统,探索新诗写作的有益尝试,是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一个亮点。

    胡庆军的诗歌创作中包涵着他割舍不断的乡土情结,无论是抒情还是叙事,读者在他的诗中能体验清新质朴的乡韵乡情。

    乡土、乡音是一种让人最容易感知、最让人接受的气息和情愿,因而,胡庆军的诗歌是有生命力的。

                                             (原载即将出版的《天津诗人》“滨海专号”)

 

胡庆军简介

   

 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出生。《天津诗人》杂志副主编。作品散见《西北军事文学》《诗潮》《绿风》《天津文学》等报刊。多篇作品被收入《2009年中国诗歌选》《中国网络诗歌精选》《天津现当代诗选》《中国散文文选100家》等30余种文学选本,出版诗集《走向成熟》《远去的风景》《点亮一盏心灯》等。现为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http://s3/middle/5f834c32taafaab64c812&690 “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天津站诗歌朗诵会上诗人胡庆军朗诵《一夜秋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