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2023-09-06 19:58:47)
标签:
香港回归消息 |
分类: 语文教学 |
导语: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北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站立”即“独立”,事实上,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实现完全的独立自主,香港和澳门还在英国、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周婷杨兴”四位记者即日写下新闻稿件《别了,“不列颠尼亚”》,对这一全球重大事件予以报道。
学习要点:
1、学习新闻体裁的有关常识。
2、结合文章熟悉消息结构五部分。
3、重点句子理解。
4、关注祖国的历史和今天,培养热爱祖国、珍惜领土的思想品质,激发民族自豪感。
关于新闻体裁
新闻包括广义的新闻和狭义的新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谈等。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
消息的特点:新、真、快
【新】事件新。【真】用事实说话。【快】报道及时。
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消息】篇幅短小,事件单一。客观报道,以叙为主,一般不做主观评价。
【通讯】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等,篇幅较长,可以对素材进行取舍,人、事更加典型。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从消息到通讯,新闻性(时间性、真实性)越来越弱,文学性则越来越强。
【特写】分人物特写和事件特写。截取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情景、一个镜头,以描写为主。
关于消息(新闻)
消息的特点:
新、真、快。篇幅短小、事件单一。客观报道,以叙为主,一般不做主观评价。
结构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倒金字塔结构”
【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对事件高度概括。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亿万豪宅成危楼
标题有时兼有主标和副标。主标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事实,副标用以补充说明或对事件进行具体交代。如:
挑战高考极限,梦想成就未来
——华龙区高中隆重举行高考励志大会
标题有时兼有引标、主标和副标,分三行书写。引标用来交代背景,引出正题。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
【导语】放在开头,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主体】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背景】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或自然环境。
【结语】对事件作总结,阐述事件的意义。
文章阅读:
1、找出导语部分,概括其主要内容。
2、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报道什么事件,有何意图?
3、找出交代事件背景的语段,并说明所起作用。
1、找出导语部分,概括其主要内容。
导语: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人物、事件)
2、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报道什么事件,有何意图?
三次降旗(两次升旗)。标出三次降旗的时间和地点。
第一次:1997年6月30日4时30分,港督府降旗。
第二次:7时45分,英国军营降旗,地点“威尔士亲王”军营旁广场。
第三次:6月30日最后一分钟,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
表明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终结。
3、找出交代事件背景的语段,并说明所起作用。
第4段,交代港督府历史。
第7段,交代港岛被英军占领历史。
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有关情况予以说明;
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增加作品的历史厚重感。
问题思考:
1、新闻主要报道香港回归这一事件,命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何用意?
2、语句赏析: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新闻主要报道香港回归这一事件,命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何用意?
标题既写出“香港回归,英国王子和港督离开香港”这一新闻事件,又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
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句式倒装,强调“别了”,意在表明香港将永远告别殖民统治,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2、语句赏析: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这句话形象概括了从1841年至1997年英国占领香港到退出香港的历史事实。
“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前后对照,写出侵略者终将退出时代舞台,从哪里来还要回到那里去,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大英帝国”语含讽刺,它告诉人们,侵略和掠夺不可能使一个国家持久强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