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四章

(2023-08-17 10:03:52)
标签:

老子

分类: 语文教学

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图片

《老子》四章

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周朝式微,老子西出函谷关著书立说。

老子语录:

上善若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治大国,若烹小鲜。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学习要点:

1、疏通文意,掌握部分文言词句。

2、语言、说理特点。

3、理解四章中老子的思想内涵,分析老子思想中突破俗见之处。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被尊为“道教始祖”。

《道德经》

《老子》即《道德经》,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五千言。《道经》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思想体系核心是“道”,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

《老子》四章

【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a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四章

《老子》四章

《老子》四章

《老子》四章

《老子》四章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在一根车毂上,在那中空处,具有车子的作用。揉和黏土制作陶器,在那中空处,具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在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具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存在的实体)为人所利用,“无”(器物的空无之处)是效用之所在。

内容概括:“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zha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 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起脚跟的人站不牢,跨大步的人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夸有功的人不认为有功(不能成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那是吃剩的食物或身体上的多余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内容概括:自我炫耀,难以成全(不被认可)。

【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33章)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身死而道存的人就是长寿。

内容概括:自知自胜,有道永恒。

【第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事物安稳时容易持守,问题未显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在问题未出现时就去解决,在局势未混乱时就去治理。双臂才能抱住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开始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没有执持,所以就不会有失去。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如果在终了时像开始时那样慎重,事情就不会失败。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成万物的自然生灭而不去妄加干预。

内容概括:

为于未变,成于小始,本性规律,成功之钥。

无为无执,不妄干预,顺应自然,慎终如始。

修身学道,成就自然。

一句话,处理问题、谋事做事,要从事物的本性、规律出发,顺应自然,辅成自然。

重点文言词句:

【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日余食赘行、其脆易泮、起于累土

【古今异义】

跨者不行、埏埴以为器、自见者不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特殊句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是以圣人无为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

本文在语言表达与道理阐释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多用排比、对偶句式,语言简短整齐凝练深刻,充满哲理,是诗歌,又是格言。

举例论证。第11章以“车”“器”“室”为例,阐明“有为利,无为用,有无相生”的道理。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

24章把自夸的东西比喻为“余食赘行”,阐明自夸不被认可的道理。

64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设喻,形象阐明了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处做起才能成功的道理。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是非鲜明。

11章:“有”与“无”对比;

33章:“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对比。

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事物“未变”与“已变”形成对比,阐明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圣人与百姓在行事上形成对比,阐明要顺应自然、辅成自然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