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天一苇
水天一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044
  • 关注人气: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兴亡多感慨,以史为鉴避覆辙。——杜牧《阿房宫赋》

(2023-06-01 09:49:45)
标签:

阿房宫赋

分类: 语文教学

一、导语

初唐唐太宗有贞观之治,盛唐唐玄宗现开元盛世,之后安史之乱使唐走向衰落,到唐敬宗时进入晚唐。唐敬宗贪图安逸,大兴土木,杜牧写《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秦之兴亡讽谕当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历史覆辙。

二、教学目标:

1、文言词语的积累;

2、赋体铺叙、夸张、渲染的特征;

3、文言文中的比喻修辞;

4、杜牧借古讽今所阐述的天下兴亡的道理。

三、杜牧(公元803—852),晚唐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 “杜樊川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独树一帜,和王维一样,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其擅长于写七言律诗和绝句。作品有《樊川文集》。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四、赋是一种什么文体?

赋,特点是铺叙、夸张和渲染。出现于战国,盛于两汉。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铺张扬厉,称为“辞赋”,也古赋”。魏晋南北朝向骈文发展,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唐代开始按诗歌声律写赋,叫律赋。唐宋古文运动下产生了一种散文化的赋体,句式参差错落,押韵比较自由,叫文赋。如苏轼的《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

赋,源头楚辞,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阿房宫赋》句式灵活多变,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气势畅达,清新质朴,是文赋中的典型作品。

这篇赋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揭露了秦王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爱民关乎社稷的道理。

五、文章阅读,注意正音:

阿房 páng  蜀山兀wù  缦回màn  囷囷q  不霁 何虹 妃嫔媵嫱fi pín yìng qiáng    nin   梳晓鬟huán  jio兰 辘辘lù   yo不知 尽态极妍yán   剽掠pio  鼎铛chng   珠砾lì   逦迤ly   锱铢zzh  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y之粟粒   横槛jiàn  呕哑y

六、课文阅读理解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铺陈阿房宫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繁华、歌舞之奇妙。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描写宫中美女之多,珍宝之多。

思考:《阿房宫赋》的第一、二段极力铺陈、渲染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宫中美女之多,珍宝之多,是否在赞美秦王朝的繁盛?

——描写宫中美女、珍宝之多。秦统治者掠珠宝、好美色,挥霍无度。

一、二段铺叙描写,揭露秦统治者骄奢淫逸。

全文四段,一、二段铺叙描写,三、四段转入议论抒怀。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揭露秦统治者骄奢淫逸(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导致农民起义,王朝灭亡。前为因,后为果。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转入议论。阐明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不爱民。

尾句暗寓讽谏之意,告诫后人(当朝统治者)如不以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文章主旨: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警戒后人。

七、写作手法:

1、赋体之铺叙、夸张、渲染。

文章一、二段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宫女之多、珍宝之多,即为铺叙、夸张、渲染。

2、比喻   

 阅读文章1~2段,找出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进一步分析句子的本体和喻体。

比喻的三种基本形式: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天上张着灰色的幔。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幔”。

其他比喻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人山人海。

廊腰缦回——本体,走廊;喻体,人腰。译作“好像人腰的走廊”。

檐牙高啄——本体,屋檐;喻体,牙齿。译作“犹如突起的牙齿的屋檐”。

斗角——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借喻各式攒聚缀连的房屋。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本体,长桥;喻体,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本体,复道;喻体,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本体,歌声充满暖意;喻体,春光融融;本体,长袖舞动,生发寒意;喻体,风雨凄凄。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本体,众多的梳妆镜;喻体,明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本体,众多发鬟;喻体,纷纷扰扰的乌云);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本体,宫车碾过的声音;喻体,隆隆雷声)

3、对比

文章第三段为了揭露秦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使用了对比手法,有何特点?

以阿房宫建筑的繁华、统治者的挥霍奢靡与百姓和他们的衣食住行对比,旨在说明统治者的奢靡生活是建立在对老百姓的压迫奴役的基础上,进而揭示秦王朝败亡的原因。

八、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其中的观点分别对应了《阿房宫赋》中的哪一个观点?

《汉书·京房传》

(京)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指招致乱亡的周幽王、周厉王)而非笑(指责嘲笑)之,然则任(任用)竖刁、赵高,政治(朝政)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预测一下自己的未来)而觉寤乎?……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胡曾《咏史·阿房宫》: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