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祝福》

(2023-05-02 10:54:13)
标签:

祝福

分类: 语文教学

导语:

作家通过观察生活进行文学创作,我们则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了解生活。

第六单元:观察、思考与批判

学习要点:

阅读中外古今小说,了解小说特点,对社会现实、人生人性予以观察、思考、评判,提升对社会人生认知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祝福

学习要点:

1、倒叙手法;

2、人物形象分析以及人物描写手法;

3、外貌描写及其作用;

4、环境描写的作用;

5、社会环境、小说主题。

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价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主要作品:

小说集

1、《呐喊》,包括《狂人日记》《社戏》《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等14篇。

2、《彷徨》包括《祝福》等11篇。

3、《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阿长与<</font>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风筝》《雪》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16部。《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

解题

《祝福》写于1924年。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但封建思想和秩序依然没有大的改变。

祝福:年终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好运。以“祝福”为题目,一方面照应小说中的“祝福”情节,同时也拿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与富人豪奢热闹的祝福场面两相对照,深化小说主题。

预习检查:

1、字音词义:老监jiàn 生、寒暄、朱拓、间jiàn或、悚sng然、不更gng事、谬种、堂伯bi 、新正 zhng、沸反盈天、荸荠bí qí、夹jiá袄、讪讪shàn、渣滓zh z、拗niù不过、蹙缩、再一强jiàng、门槛kn、炮烙páo luò、歆xn享、牲醴l

2、小说情节(倒叙手法)

(一)“我”回故乡鲁镇暂寓鲁四老爷家;鲁镇备年终“祝福”;遇祥林嫂谈灵魂有无;祥林嫂寂然死去。

~四部分,追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二)丈夫去世,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

(三)婆婆抓祥林嫂回去,逼嫁贺老刘。

(四)丈夫、儿子亡故,祥林嫂再到鲁镇做工;捐门槛赎罪;被鲁家赶走。

(五)年终祝福。承接上文以及开头情节。

【问题】采用倒叙手法的好处?

1、将震撼人心的场景(高潮、结局)置于开头,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制造悬念,引发思考,吸引读者。

3、写祥林嫂在新年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主题。

阅读12段和尾段,找出描写“祝福”场面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概括:

点题;

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

交代当时的社会现状;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形象、心情;

渲染气氛,烘托主题。

有关句子:“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爆竹……火药香”“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天色愈阴暗了,……下起雪来,……乱成一团糟”“房里……对联已经脱落,……‘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12段和尾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点题;

交代当时的社会现状。封建社会已然没落,但封建理学、迷信思想依然浓重,贫富对比鲜明,彰显社会的不合理不公道。

下雪天气推动了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的残忍、愚昧、迷信,敬神而不助人。

渲染热闹又不乏杂乱、沉闷的气氛,暗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课下思考:

1、祥林嫂、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我”等小说中人物的社会角色以及思想性格特点。

2、圈出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分析其身体、精神的变化。

3、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

1、勤劳、善良、能干。

2、“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一人担当,……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工钱……一文也还没有用”。

娴静驯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生活安定就是最大的满足。

3、为什么逃出婆家?婆婆逼着改嫁。为什么以死抗婚?“她婆婆……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可是祥林嫂真出格,……闹得利害……一头撞在香案角上……鲜血直流”

封建思想深入其心,恪守封建礼教、封建贞洁观念,三从四德,恪守妇道。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事二主。

4、来鲁镇时的穿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捐门槛赎罪,希望参与祭祀劳动,死后得安宁。

安分守己,注意形象,有追求,有自尊,希望做一个正常的女人。这个正常人的标准实际上还是封建法则。

“她……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捐门槛赎罪,希望死后得安。然而这个残忍的社会让她生不得安,死不得宁。她的精神受到沉重打击,彻底崩溃。

祥林嫂是旧社会诚心维护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低层劳动妇女。

就是这样一个执意诚心维护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妇人,却被封建卫道士被封建礼教残忍害死,可见封建思想的腐朽、反动与罪恶。小说正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借助人物命运来反映社会现实的。

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大骂其新党。”

祥林嫂初来鲁家,“四叔皱了皱眉”。再来鲁家,“告诫四婶……败坏风俗……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

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祥林嫂被婆家抓走,“可恶!然而……。”四叔说。

卫老婆子又来了。“可恶!”“然而……。四叔说。

鲁四老爷:讲理学的老监生、封建卫道士。顽固、守旧、冷酷。

“我”:

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唯一真正理解同情祥林嫂的人。

追求民主进步,有思想觉悟和正义感,同情低层百姓,具有自我解剖精神。思想软弱、不坚定。

阅读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分析其身体、精神的变化。

第一次: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穿着打扮显示其丧夫身份,年轻健康,“脸色青黄”表明其为逼嫁抗争而受虐待的境遇和悲伤的心情。

生活困苦,心情悲伤,精力充沛,内心明净,对生活充满希望。

第二次:再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生活的重压、不幸的遭遇,使她内心充满痛苦,身体摧残,精神不振,意志动摇。穿着朴素规正,表明依然有着过正常生活做正常女人的意愿。

第三次:沦为乞丐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身体、精神完全垮掉,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上毫无寄托。

最后一句选用定语后置句式,试分析其作用。

小说选用定语后置句式,意在突出强调。“空的”强调连饭都要不到了,表现社会的残忍冷酷;“下端开了裂”“已经”表明祥林嫂做乞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一)外因:

政权,即封建统治。祥林嫂是封建社会低层的劳动妇女,自然会受到如鲁四老爷类的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压迫。

封建思想中的夫权、族权、神权。

夫权,即夫为妻纲,夫家决定媳妇的命运。

族权强调了封建宗法制度下族长的权力,在族权制度下,堂伯收屋即为合法之举。

神权之下,民众迷信天堂地狱生死轮回,信奉神灵,恪守贞洁,认为不敬神灵将会受到惩罚。

封建思想影响之下社会对下层百姓冷漠残酷的世风。

“我”作为祥林嫂信任的一位文化人,有关灵魂有无的模棱两可的答问,也对祥林嫂的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天灾人祸。第二个男人因伤寒而死,孩子阿毛遭了狼,沦为乞丐后难捱寒冷的雪天。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二)内因:

与一般民众相比,封建思想观念在祥林嫂的身上更加根深蒂固,从以死抗婚、捐门槛赎罪、受刺激后的反应各方面均可以看出。正因如此,遭遇不幸的祥林嫂受到的打击尤其是精神方面自然就更大。

与一般民众相比,祥林嫂安分守己、有自尊,更希望做一个受人尊重的正派人。

就是这样一个把封建思想尊奉到骨子里的善良女人,最终却被封建思想还有那些封建卫道士们所扼杀,这一事实本身即是对反动罪恶的封建制度与思想的强烈讽刺与批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