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2022-12-28 21:16:35)
标签:
词语 |
分类: 语文教学 |
辨析词语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爱戴】用于对上,如“周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
【爱护】用于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
【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
【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鱼龙混杂】适用于人。
【鱼目混珠】适用于物。
二、辨析词语的语法功能(词性)
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自然不同。
例如:“突然”和“猛然”都有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但两个词词性不同。
【突然】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和谓语,如“情况很突然”
【猛然】副词,只能作状语,如“她猛然转过头来”。
三、词义的侧重点
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
宏伟和雄伟:
【宏伟】重点在“宏”上,意指规模宏大。
【雄伟】重点在“雄”上,意指气势磅礴。
【耳闻目睹】侧重听到看到。
【耳濡目染】侧重受到影响。
事变和事故:两者都可以指突然发生的某一事情。
【事变】侧重在 “变”,指那些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和改变的重大事件,多用于政治、军事等大的方面。
【事故】侧重于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多用于一般性的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方面。
四、辨析词义的轻重
有些词语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语意、程度越来越重大。
例句: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显然“造诣”在这里词义太重了。
五、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如“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如“交流思想或经验”。
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具体事物搭配,如“阳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与抽象事物搭配,如“条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如“精神充沛”“体力充沛”。
六、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
如“爱护、保护、庇护”。“爱护”,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庇护”指袒护,贬义词。
再如“果断、武断、决断”。说某人办事“果断”,是褒奖;用“武断”一词,则含有贬斥、否定或憎恨之意;而“决断”一词基本上属中性词。
七、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有口头语体用词和书面语体用词。
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
例如:
1、掩饰/遮挡 包蕴/包含 饱览/观看 吹拂/吹动 停滞/停止
2、抬头/昂首 卖出/售出 天边/天际 胳膊/臂膀 背着/背负
八、辨析词语的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比较灵活,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它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考虑,而不能简单看其字面义。
1、把握具体的环境气氛。如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那么,结合当时的氛围,自然能听出这话中的特定含义,那就是太无聊了,太乏味了。
2、注意特定情景或处境。
如:“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雷雨》)这儿的“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如果不了解繁漪在周家的处境,就很难以理解到这层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到那些不争气的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