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标签:
高考 |
分类: 语文教学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解析】选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理解错误,根据“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诗人说只要两个人心意相通,不需在乎认识的早或晚.。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直抒胸臆。“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情感。本诗作者点明自己与朋友都有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又有着共同的情怀理想。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颈联的“浦楼”两句和尾联的“去去”两句,一实一虚,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2)李商隐《锦瑟》“
(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
答案:
(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题。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顺理成章
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第1处三句话,是表现个体“我”在照相时对自我各方面形象的急切关注,只在首句标出主语“我”,下两句连贯紧承,表现了“我”的急切,语势贯通,情感充沛,酣畅淋漓;第2处三句话,是陈述周边别人给“我”的提示,七嘴八舌;每个人都对“我”提示,也就得每句话都用“你”,突出了周边人们对个体“我”的热情关心,所以连用三个“你”,不但不繁琐,反而使表达更自然顺畅,更好体现了照相时大家互相提示,互相帮衬的热闹亲切的氛围。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20.“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4分)
参考答案:20.含义:“打笔仗”一词由“打仗”化用而来,打仗指进行战争、进行战斗等,一般情况下,需要用到战争武器,如刀枪棍棒等,当然也可赤手空拳;而“打笔仗”引入文学中,是指文人之间对话题、宗旨、派别、尊崇主义等讨论、口诛笔伐时用笔在文章作品中进行切磋的。
缘由:双方通过运用文字来进行辩论,文章语言激烈程度与“打仗”相仿,为了驳倒对手,经常你来我往,交锋不断,来来回回很多回合,也与两军对垒互有攻守相似,所以人们习惯把人们用写文章来互相辩驳称为“打笔仗”。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参考答案: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才有可能保住视力。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丛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先看表格,表格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五个方面比较了双奥之城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到2022年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这14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纵向看,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在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交通、经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实现了巨大的跨越;到了2022年,中国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在这五个方面再度实现了巨大的跨越。横向看,从前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到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这14年来的变化表明,中国在各个方面从一个跨越到另一个更大的跨越,这些跨越里既有体育成绩、群众体育方面的,也有科技、交通、经济等体现综合国力方面的。正如材料里的归纳:“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而这段时间,正是今年考生从大约4岁的懵懂儿童跨越到约18岁朝气蓬勃的青年,这是青年们不断跨越的基础;体育的荣耀、国家的强盛是青年们不断实现跨越的底气;将个人奋斗融入到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是青年们实现不断跨越的灿烂前景。
“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社会总是不断发展,时代总是不断进步,卓越没有止境,这要求每一个青年与时俱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跨越。
“跨越,再跨越”的主题和材料内容完全吻合,考生写作的逻辑起点应该由“跨越”开始,以“再跨越”为追求,向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卓越奋进,而在“跨越”之间,需要青年不断沉淀、不断磨砺、不断进步、不断与祖国共成长,这样,才能不断从一个跨越迈向下一个跨越,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