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岁暮》赏析、翻译、练习
(2021-04-28 21:06:04)
标签:
岁暮白居易 |
分类: 语文教学 |
岁暮(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一、注释:
【穷阴】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急景】冬日昼短,感觉太阳总是急急落下。景:日光,日头。
【坐】空,徒然。
【夜长】心有忧愁,夜不能眠,感觉夜长。另外,“夜长”也象征了当时社会之黑暗。
【膏明】语出《汉书·龚胜传》:“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谓薰草因有香气而招致焚烧,油脂因能照明而招致销毁。后多以“膏明”喻人因有所为而自招其祸。【爇】(ruò)焚烧。【多事】指用途多。
【雁默先烹】典出《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译文: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雁,鹅。
【寻】寻思,探究。【会】理解,领悟。
二、翻译
冬尽年终,日头急下,匆遽时光徒然把人催,
俯仰间,强壮的牙齿年轻的容颜已然一去不回。
旧病因年老而复发,夜长愁重思绪万千难以成寐。
家鹅因默然不鸣本领欠缺而遭烹食,
油膏因发光照明用途良多竟致销毁。
祸福何来?才与不才?细细探寻,难解个中因由,
思而不得,欲解忧愁,莫如端起满斟的酒杯。
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E.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 B.C.
B、“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错 。C、“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妒忌而先被淘汰 ”错,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2. a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b有才无法施展的喟叹和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c命运无常的愁苦和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