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牲畜林》教学设计

标签:
牲畜林 |
分类: 语文教学 |
【导入】
同学们,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在新闻报道里、电影电视上、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感受过战争,面对战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沉重、愤怒、悲伤、无奈……
那么,在读了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之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轻松、幽默、搞笑、诧异 ……
【学习目标】
1、从结构、形象、语言三个方面分析理解小说中轻松手法的运用:让英雄形象颠覆;
2、学习小说情节设置中的“延迟法”,让情节产生波澜。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伊泰洛·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二战”期间,卡尔维诺与弟弟积极参加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
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其作品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他的小说,往往故事性与寓言性兼备,寓深层的思考于奇妙的故事之中。代表作《祖先三部曲》《宇宙奇趣》《看不见的城市》等。
二、字词积累
圈养juàn
三、小说阅读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道:“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那么,对《牲畜林》的解读是不是也可以围绕着“减少沉重”即“轻逸”进行呢?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着从结构、形象、语言三个方面解读《牲畜林》。
(一)轻松化之情节
1、复述故事情节:
《牲畜林》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小说描写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德国兵搜走了农民朱阿的小母牛“花大姐”,小母牛把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德国兵像猴子掰苞谷一样, 放下这个牲畜, 去抓另外一个。 先后抓住小母牛“花大姐”、粉红色小猪、小羊、火鸡、家兔、母鸡,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 生怕误伤了牲畜。直到第六次才发射,射中的是母鸡,而非德国兵。小说的结局皆大欢喜, 在石崖边,德国兵与野猫一起滚下石崖,朱阿受到村民欢迎,可怜的吉鲁米娜也获得了补偿。
2、情节结构梳理:
序幕:村民逃难进入树林
开端:母牛“花大姐”被抢
发展 :朱阿五次瞄准,五次犹豫
高潮 :朱阿鼓起勇气,开枪射击
结局:德国兵与野猫一同滚下山崖
尾声:朱阿成为“英雄”
3、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时,总有人跳出来阻拦,浏览全文,数数总共有几次?谁阻拦?阻拦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在情节上称之为什么?在结构上又称之为什么?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朱阿欲射击而不得,六次举枪,六次受阻,这样的设计在情节上称之为什么?在结构上又称之为什么?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的延迟法:
明确:在情节上称为“摇摆”,在结构上称为“延迟”。“延迟”是层层推进线性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就是指在小说的进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
比如去寻宝或者救人的英雄,前面几个(或几次)总是不成功,这在文学心理学中,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一次成功,会使作品显得过于简单容易。
明确:延迟法的反复使用,使得各种牲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各种动物奔跑跳跃,自由登台表演,严酷的战争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自然,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战争中民众财产受损,生活将更加悲惨。
4、延迟法的作用:
a.“延迟”使紧张情节舒缓,使之张弛有度。
b.“延迟”使人物有足够的时空进行活动,从而展现人物性格、心理,引出其他人物。朱阿不是英雄,而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 就像在马戏表演中, 小丑衔接起节目与节目。在结构不断地“延迟”下,各种动物登台表演,成为真正的主角。
“延迟”使各种动物登台表演,成为真正的主角。
c.“延迟”使战争的阴影被自然的生命力挤到一边。
(二)轻松化之人物:
1、将文中比较集中描写朱阿、德国兵这两个关键人物的语句找出来,思考人物形象特点。
a.“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这显然是一个马戏团的小丑,高大的英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
b.“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扁平的军帽下,一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一般人印象中,德国军服带有浓重的欧洲古典风格,再加上德国人高大的身材,应该是很威武的。
c.人物形象特点:
朱阿:农民身份、酒鬼、装扮滑稽、枪法奇差、善良、惜财、仇恨侵略者、胆小多虑。
德国士兵:丑陋、贪婪、愚蠢、自私、胆小
英雄和敌人都成了小丑,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都消解在嬉笑之中。
形象的颠覆形成了幽默,产生了轻松。
(三)轻松化之语言:
请找出文中轻松和幽默的语句,仔细品味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反映战争。
1、“德国兵继续向上爬,树枝越来越细,脚下的树枝突然折断,他掉了下来,差点砸在朱阿身上。这次朱阿不糊涂了,拔腿就跑,伪装的树枝掉了一地。德国兵摔在松软的树枝上,没有受伤。”
沉重的德国兵爬上“越来越细”的树枝,掉下来后竟然“摔在松软的树枝上”,着实让人费解。
德国鬼子从树上掉下来,居然“没有受伤”。
然而,恰恰是因为卡尔维诺深切地认识到战争的沉重,所以才去努力追求语言的轻逸,在悖逆中飞入另一个世界。卡尔维诺就像那只在枝头轻快地跳来跳去的“火鸡”,“挺起胸膛,一直保持着开屏的姿势”,让所有的沉重都落入自己的脚下,然后高傲地审视。
2、这时,一位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来到他身边。“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听了这话,年纪已经不轻、但还没结婚的、腼腆的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
胖姑娘利诱与威逼反差巨大
朱阿的纯真善良和内心的惊涛骇浪
语言的对比形成幽默产生了轻松
语言的轻松幽默减少了生活中战争的残酷。
(四)轻松化之结局:
为什么最后朱阿射死的是一只最老最瘦的母鸡,而打败德国兵的却是一只野猫?
让敌人自己灭亡,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
结局的幽默产生了轻松
四、“牲畜林”意蕴解读
《牲畜林》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牲畜林”在文中有何蕴意?
“牲畜林”是一个意象,一种象征。既是小说结构的要点,也是小说主题的要点。
(1)结构要点:“牲畜林”是一个“容器”, 装载了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现实生活之水。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都承载在这个容器之中。
(2)“牲畜林”是充满自然和谐,充满自然生命力的地方,正如诺亚方舟,带给人们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就是战胜战争的源动力。
它也正是以它这种民间故事般的神奇,成为这篇小说结构和主题上双重的要点。
五、小说的主题
“牲畜林”里洋溢着生命与和谐,善良与人性,给反法西斯战争带来的希望和力量,这希望和力量,正是杀死“战争妖魔”的基础。之所以选择牲畜林,也恰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哲学解读:
战争与生活是辩证的存在。战争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战争破坏生活,希望依旧存在
六、小结
本小说的结构特点
1、让牲畜林成为一个“容器”;
2、在情节上设置危机;
3、运用“延迟”手法层层推进
七、【练习】
阅读下面的小说,思考问题:这篇小说的结构有何特点?小说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以及怎样的主题?
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波兰·格罗津斯卡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部长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更正。
部长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别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答案参考:
这篇小说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线性结构,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结构,作者往往故意延迟小说的发展。
部长的频频摇头是作者给小说设置的障碍,在评论家一次次对这一个动作的误读中延迟了小说的进展,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一次次的延迟使评论家得以有机会表演,从而揭示人物见风使舵、摇摆不定的性格,也揭示了官僚主义对人性的戕害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