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伯尔小说《在桥边》教学设计
(2021-03-14 16:58:20)
标签:
伯尔在桥边 |
分类: 语文教学 |
【导入】
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他的著作有40多种译本,在全世界拥有广大读者。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鲜血、残骸、废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灰暗、抑郁的基调。但也有人说伯尔的作品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在桥边》。
【学习要点】
1.把握小说的情节及其特色。
2.理解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
3.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了解反讽手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小说题为“在桥边”,谁在桥边?“我”的身份?“我”在桥边做什么?)
小说主要写一位伤残军人在一座新桥边数每天过桥的人数。
二、阅读思考
(一)把握小说的情节及其特色
1、“我”在桥边数人数,是不是认真数的?可分几种情况?
明确:四种。A.乱数;B.不数;C.认真数;D.调去数马车
2、阅读小说,说明各种原因以及“我”的心情。
A.乱数;
原因:觉得这些数字“毫无意义”,“空洞”(第1段);工作单调、无聊(第1段:“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音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因而乱数(第3段:“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来表示我的慷慨”,作者通过揶揄的笔调表露了“我”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B.不数(第4段)
原因:目送心爱的姑娘两次过桥。
心情:愉悦、欢乐(“我的心简直就停止了跳动”……)
C.认真数
原因:领导检查。
心情:紧张,痛苦。
D.调去数马车
原因:通过检查
心情:喜悦激动
(板书)
乱数(整天数数,单调无聊)——不数(目送心上人,愉悦欢乐)——认真数(领导检查,紧张痛苦)——数马车(通过检查,喜悦激动)
3、试归纳小说情节设置的特色。
小说情节变化摇摆,出乎意料、情理之中。
(二)理解小说的主题及写作技巧
1.“我”的工作是单调乏味的,但是其中有一位姑娘使“我”快乐。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主题?
爱情主题。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2、勾画并品读文中写“我”对姑娘的爱情的句子。
目送姑娘时,心跳简直要停止。
不能目送姑娘时,心都要碎了。
不向姑娘表白,不把她算进数字里。
3、你能理解“我”的爱情吗?你有过这样的“爱情”吗?
“我”对姑娘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我”的一种美好精神的寄托,是“我”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
“隔壁班的那个男孩怎么还没走过我的窗前?”(《童年》)
爱情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带给人痛苦,有时又带给人巨大的精神力量。
4、读有关语句,思考小说主题除了涉及爱情,还涉及到哪一领域?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
数字(过桥人数)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
他们算出,今天每分钟有多少人过桥,10年后将有多少人过桥。
战后重建主题
5、品味有关细节描写,在遣词造句上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数字)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去了……
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他们多么高兴啊!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在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眼睛闪闪发光……
主任统计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
数马车当然是美差。……这简直是交了鸿运!……数马车该多美!……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
这些词语饱含讽刺语气,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反讽手法,是指说反话,用肯定赞美的正面语言描述明显的虚假、丑恶的现象,使词语具有讽刺、挖苦、嘲弄、鄙视、批判、否定等多重意义。
他们只关心数字,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他们看不到“我”工作的无聊以及精神上的需求。
“我”所谓忠实、可靠、无比激动的背后包含担心丢掉工作、精神极度空虚的辛酸与落寞。
主题归纳:小说表面上,是在表现爱情对于一个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深层的含义在于表达对德国二战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关注,揭示了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现实。
三、思考与实践(练习二):试概括《在桥边》的情节发展过程,并画出相应的曲线图。
“我”爱上了一个过桥的姑娘,险些因她打碎了自己的饭碗,这是情节的发生(开端);
“主任统计员”的检查是发展;
我如何应付上司和压抑住自己对姑娘的感情是小说的高潮;
最后,“我”终于度过了考验,交上了“鸿运”。(结局)
四、有关资料:
本文作者伯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伯尔是一位反法西斯主义的作家,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早期的作品以这段经历为主要题材,着重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他的作品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伯尔的小说创作中,较有成就和较有代表性的是195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一声没吭》和获诺贝尔奖前夕发表的长篇小说《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
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凭借他对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技巧,描写德国人的生活,对复兴德国文学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