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教学
(2020-04-03 16:18:56)
标签:
雨霖铃 |
雨霖铃(柳永)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其词。
2、赏析这首词的情感以及表现手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3、背诵、默写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北宋婉约词派代表。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回顾柳永典故:奉旨填词柳三变
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嘲:“奉旨填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文本诵读
上阕阅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交代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和天气。借意象(寒蝉、长亭、骤雨)抒情,融情于景,以哀景衬哀情。
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
【译文】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说不出话。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直写离别之经典。
传奇戏曲中有“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句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下阕阅读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
【译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伤感离别,更哪里能承受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
——芭蕉叶上无愁雨, 自是多情听断肠
——白居易:商人重利轻别离
反问修辞,加强离愁别绪。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译文】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想象;设问;借景(意象)抒情、寓情于景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这一去年复一年,即便遇到美好的时光和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跟谁去诉说呢?
想象;反问
下阕:想象别后之孤苦(虚写)
情感、手法小结:
上阕:写离别之伤痛。(实写)
手法:借景(意象)抒情,融情于景,以哀景衬哀情。
下阕:想象别后之孤苦(虚写)
手法:反问;设问;想象;借景(意象)抒情、寓情于景
整首词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名句赏析:杨柳岸,晓风残月。
1、融情于景,景物叠加,把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在一起,构成一幅鲜明的画面,形成1+1>2之效。
2、特定时刻。
——酒醒之后。借酒消愁愁更愁,酒醒人离自不必说。
——尚要前行。欧阳修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名词组句。形象突出,调动想像。
课下练笔:将《雨霖铃》改写为一篇散文或诗歌。
蝉声凄凄对亭晚,一场秋雨一层寒。
宴饮无绪兰舟催,执手不语泪眼看。
烟波暮霭路迢遥,晓风残月影孤单。
良辰好景堪面对,千种风情谁与言?
今天学习柳永词《雨霖铃》,心血来潮,随手涂鸦,写《雨霖铃》词一首,献丑各位同仁。
雨霖铃
疫情肆虐,城封路断,开学搁浅。日日家中闷坐,睁闭眼,心情万般。念想老师同学,奈无以相见。探消息,开学何时?一来二去四月天。
学校停课不停学,师与生,教学一网牵。今日新冠如何?众携手,疫除捷传。不消时日,自当回返往日校园。万千苦乐诉挚友,未语先笑翻。
译文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注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