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020-02-10 10:29:34)
标签:

孟子

分类: 语文教学

一、学习要点:

1、了解孟子、孟子散文的特点以及有关文化常识。

2、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以及相关词法句法。

3、了解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

4、了解孟子散文说理论辩的特点。

5、全文背诵默写。

二、回顾《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儒学大师,被称为“亚圣”。主张仁政、爱民,反对不义战争。

何谓“四书”“五经”?

《孟子》属于诸子散文,“四书”之一。“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孟子散文写作特点善于雄辩,逻辑严密,气势充沛。善用比喻寓言说理。善于发问和启发。

四、散文阅读

                          寡人之于国也

第①段阅读    

梁惠王曰:“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重点字词翻译:【】对于。】谷物收成不好,荒年。【】这样。【无如】没有像,比不上。】更。

翻译: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2、内容解读:

梁惠王述己为政之用心,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梁惠王的治国之道:移民移粟,救民于灾荒。

2-4段阅读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鼓之,兵刃接,弃甲曳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不百步耳,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1、重点词语:】打比方,作说明。鼓之】鼓,动词,击鼓。之,音节助词。】【】跑,这里指逃跑。【】有的人。【】只是,不过

翻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填填地敲响战鼓,两军已经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2、内容理解:

孟子设喻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为政与其他国君无实质区别,就好比逃跑五十步的士兵与逃跑一百步的士兵罢了,治标不治本,半斤八两,大同小异。

运用比喻、对比说理

   5-7段阅读

“不农时,谷不可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重点词语:】违反,耽误。【】完尽。数罟洿池】【】【以时

翻译: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可以奉养生者丧葬死者而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之以孝悌之义,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者,未之有也

1重点词语:【】【可以】可以之,可以凭借这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蓄养鸡狗猪【】通“毋”【】错过【】丧失、耽误。黎民然而】这样,却。【】【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翻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父母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译文】“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凭借这穿丝织品了。畜养鸡、猪、狗,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凭这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饿莩而不知。人死,则曰:‘非我也,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也。’?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1重点词语翻译

】制止,约束。【】【饿莩】【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何异于】跟……有什么不同【】【“毋”,不,不要。归咎,归罪。年成。则、那么。

翻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跟拿刀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呢?

【译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2内容理解:

5-7段,阐述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

第5段,提出“王道之始”的三种措施:不违农时、网鱼不尽、按时伐木,主要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让百姓有吃有用。这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第6段,提出“王道之成”的四种措施:植桑养蚕、及时育畜、按时收种、教化百姓。既养民,又教民,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7段,照应第1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不要归罪年成。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类比手法。

对比: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写统治者残忍不仁,对百姓缺少悲悯之心。

类比:以“百姓饿死归罪年成”与“杀了人归罪兵器”类比,批评为政者推卸责任,不负责,缺少治国之担当。

本文写作手法总结:

1、逻辑严密。先论述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再论述如何使民归顺,阐明行使王道的措施和态度。

2、多用排偶句式,气势充沛。

3、善用比喻、对比、类比说理。

 

文言词语翻译训练: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

   】通“勿”或“毋” 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途” 道路 【】通“殍” 饿死的人

    (二)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

    密、细密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若干

    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屡次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sh 《赤壁之战》

    计算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曲”相对,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值”,价值

    理直气壮(成语)

    正确

   

    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

    发射

    3、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开放

    5、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宏伟的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比

    2、寡人之于国也

    介词,对,对于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在

    4、则移其民于河东

    介词,到

   

    1、寡人之于国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填然鼓之

    音节助词,无意义

    3、王道之始也

    助词,的

    4、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他们,代百姓;助词,的

   

    1、请以战喻

   

    2、以时入山林

    按照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以五十步笑百步

    凭借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因为

   

    1、邻国之民不加少

   

    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施加

    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夸大,虚报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鼓: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树之以桑

    种植

    王无罪岁

    罪:归罪、归咎。

    2、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生者,活着的人;

    【死】死者,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谨:认真从事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也)

    2、非我也,岁也(……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

    倒装句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树之以桑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五)成语解释:五十步笑百步

    全文默写自我检测

梁惠王曰: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于河内。河东凶亦然。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食人食而不知检,有饿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