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之《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
(2020-02-04 17:01:13)
标签:
杜甫 |
分类: 语文教学 |
杜甫诗三首
杜甫其人其诗
1、杜甫诗歌创作的四个阶段: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以前)。
(二)长安十载困守(35~44)。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
(四)漂泊西南时期(48~58。11年)
这一时期,杜甫深受漂泊之苦、孤独之苦、老病之苦。其诗歌抒发的情感往往把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的愁思融为一体。
2、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积极入世、忧国忧民、有志辅君、壮志未酬,可概括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诗歌极具章法,风格沉郁顿挫。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宋代严羽《沧浪诗话》
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
*杜甫诗三首全部创作于第四个阶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一、解题,“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
二、词句理解
1、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天:连天。
3、白帝城高急暮砧
急暮砧:暮~砧~急
三、诗歌赏析
1、首联、颔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寓情于景,写凄美之景,抒悲壮之情。
意象:白露、凋落衰败的枫林、萧瑟阴森之气、连天的波浪、覆压地面的风云。
景象:萧瑟阴森,境界开阔。
2、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开”“系”
“开”,语义双关,是说菊花又一次开放,往日的泪水又一次流淌。
“系”,语义双关,既言孤舟维系着自己的行程,又言孤舟维系着自己的思乡之情。
情景交融,写孤独之苦,思乡之情。
3、尾联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谁在“催”?为谁做?(国家动乱不定,前方将士急需冬衣)
触景伤情,表达对国家动乱的担忧和感伤。
——整首诗抒孤独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对国家动乱的担忧和感伤。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词句理解
1、生长明妃尚有村——尚有~明妃~生长~村
2、去:离开;紫台:皇宫
3、青冢
4、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春风面
5、环珮空归夜月魂
——夜月~环珮~魂~空归(魂归人难归)
6、分明怨恨曲中论
——曲中~分明~论~怨恨
二、有关典故
1、“青冢”名称由来。
2、画工毛延寿丑化王昭君事件。汉元帝按图召幸宫女,宫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被画工毛延寿丑化,不得皇帝召见。后来汉与匈奴和亲,令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汉元帝才知道王的美貌为后宫第一,传说因此杀了很多画工。
三、赏析
1.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想象、拟人、衬托。
“赴”字化静为动,似乎群山万壑也在仰慕、凭吊已故的王昭君。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的悲剧形象和高大形象。
2、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写王昭君生死异域的悲凉。
3、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写君王的遗憾,昭君的思念。
4、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在哪?“恨”在哪?
怨:有才貌而不得皇上宠幸。
恨:至死未能回汉,回到元帝身边,思国思君而不得。
四、整体写法和情感怀古诗的特点:
借古写今、借人喻己。这首诗咏赞昭君才学缅怀昭君遭遇,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漂泊他乡之苦。
诗人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二人遭遇相似。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杜甫“每依北斗望京华”,更何况这一年他已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他不敢怨君,于是借王昭君以抒悲愤之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一、赏析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
俯仰见闻,六个特写,写秋天的萧瑟与凄凉。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觉来写景;六个意象:急风、高天、啸哀猿、清渚、白沙、飞回鸟。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
区分时空描写
上句从空间上写树木凋零,下句从时间上写岁月匆匆。——意境苍凉宏阔,内心充满了感伤和悲凉。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抒漂泊异乡之苦、年迈将去之苦、身体老病之苦、孤独之苦。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抒家国之愁思,老病之无奈。(忧国伤时)
总结杜甫诗歌特点以及第四个阶段诗歌的特点:
杜甫的诗歌极具章法,一般情况先写景,然后叙事、抒怀。风格沉郁顿挫。
第四个阶段诗歌的特点:
这一时期,杜甫深受漂泊之苦、孤独之苦、老病之苦。
其诗歌抒发的情感往往把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的愁思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