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5个世纪,漫步美洲太平洋第一座殖民城市: Panamá Viejo

标签:
巴拿马巴拿马城viejopanama |
分类: 中美加勒比海国家 |
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斯克·努涅斯·德·巴尔波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由大西洋 (加勒比海) 往西穿越巴拿马地峡发现了太平洋。6年后,也即1519年,西班牙征服者佩德拉里亚斯·达维拉(Pedrarias Dávila)在巴拿马地峡的太平洋口建立了欧洲人在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第一个殖民城镇。
巴拿马古城(Panamá Viejo)起初的规模并不大,只有约4百名殖民者居住在70来栋小屋中。当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了印加帝国后,很多人便动身前往南美新的殖民地秘鲁,留在巴拿马的西班牙殖民者屈指可数,余下的便是数百名印第安人。
然而巴拿马位于太平洋口岸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再度成为西班牙人殖民拓展的中心。很快,西班牙人在继圣多明戈和墨西哥城之后建起了新大陆的第三座皇家司法院,大量的教堂也拔地而起,古城最繁华的时候大约有1万常住居民。
17世纪上半叶,巴拿马古城先后经历了地震和大火。1671年,英国大海盗亨利·摩根洗劫并摧毁了巴拿马古城,城内的居民为了避免和抵御以后可能发生的劫掠,决定在古城西面大约7.5公里处建立新城区,也就是如今所看到的巴拿马历史城区(Casco Viejo)。
从市中心花5角巴拿马巴尔波亚(相当于50美分)搭上花花绿绿的魔鬼车前往古城遗址,车上挤满了当地学生,小朋友们好奇地看着我,估计很少有游客搭乘这样的车去古城。
在巴拿马古城西面入口不远处下了车。左手,是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古老的殖民地遗址;右手,是中美洲最漂亮的城市天际线。
随着殖民地的建立,16世纪20年代方济会教士来到此地建起了教堂,之后圣母女修会和耶稣会也在古城建造了自己的宗教场所。
圣母无原罪女修院是整个古城遗址保存较好的建筑之一,可以进入修道院上二楼参观当时修女们生活和祈祷的场所。这栋建筑是古城唯一的一座女修院,当时既有遵从父母安排,或者家境贫困,又或是单身和嫁不出去的来此做修女。女修院内有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富裕的修女不但有仆人还有奴隶供使唤。
巴拿马古城的大教堂位于遗址东面,最早建于1524年,当时只是一栋小的木建筑。1539年一场大火后,重建的教堂改到了如今所在的位置,不过仍旧使用木制材料。今天看到的砖墙结构的教堂则建于1619年至1626年间,随后又增建了30米高,兼顾瞭望的钟楼。
大教堂位于古城大广场,当时是整座城市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登上塔楼,南部走廊高速飞跨太平洋巴拿马湾,穿越5个世纪,奔向远方的大都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