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莱:Padaung的美与无奈

标签:
克伦长颈族巴东克耶泰国 |
分类: 亚洲 |
离开黑屋博物馆,沿着1号公路继续往北驱车约10公里,就到了离清莱府治最近的长颈村了。如果怕认错路,过了泰国皇太后大学继续开到左手的Wat Mae Khao Tom Tha Sut,再往前500米就到了入口。
长颈族来自于缅甸的掸邦,被缅甸人称为巴东族(Padaung),意思即为'长颈',其真正含义可能来自掸语'Paitong',意思是用金子来装饰脖颈。
巴东人称自己为'克耶族'(Kayan),而泰国人称其为'克伦长颈族'(Kariang Kor Yau)。长颈族的祖先最早来自于蒙古,在迁徙到如今中国云南中部并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最后又西迁到了如今缅甸的掸邦。上世纪80年代,为了避祸,克耶族的一支也即长颈族(Kayan Kakhoun)迁徙到了泰国西北部的湄宏顺等地区。湄宏顺府却因此觅到了商机,认为这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好机会,可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而长颈族人也认为借此可摆脱贫穷,于是为游客开辟的长颈村产生了。如今在清迈府雅帕(Yapaa)等四个村,清莱府和湄宏顺府的四个村落里都可以见到带着铜圈的长颈族。
巴东族大约从5岁开始戴铜圈,随着年龄增长铜圈越戴越多,锁骨受到压迫后脖颈显得非常细长,也许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美。
然而在利益驱使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巴东女人,眼里充满了无奈,冷漠,和呆滞。看着游客们拍照,只希望能多买一些她们的手工艺品,或许还要接受其他人的盘剥。
在空旷凹凸不平的广场上站了许久,感叹万千:当美变成一种无奈,那是一种悲哀。
也许有人会反对参观这些村落,可是当你挥舞着康德的义务论,别忘了对她们来说,现在的结果也许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