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环球之旅-搭JAL,重回关西:文化遗产,鸭川,京料理


标签:
日本京都怀石料理鸭川东寺 |
分类: 亚洲 |
吃完泰餐,叫车返回曼谷国际机场。由于出机场前没能打印日航的登机牌,这不,得付坑子的机场税了。
办完登机牌,忽闻机场内尖叫声起,一浪高过一浪。刚走到快速安检通道大门,忽然冲过来许多保安组成一道人墙,护送着一群姑娘进入机场。
终于进了快速安检通道,姑娘们还在呢。后来才知道,是韩国的少女时代。
日航的休息室,人不少。吃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是口味比美帝的强太多了。可惜,要登机了...
日本航空777-200ER的商务舱,2-3-2布局,座位贝壳型设计,可以平躺但不是180度。从曼谷飞东京6个小时出头,能躺着休息俩小时也算不错了,毕竟明天一整天还要忙活。
从东京前往京都,搭乘新干线得100多美金,再加上机场到东京的时间至少得4小时;从东京到大阪,搭乘日航的话AAdvantage需要加付5千里程,而买一张捷星的机票才4-50美金。至于行李么,由于回来时住一晚成田希尔顿,于是在转机的空闲搭酒店班车到酒店先存了行李。
近一个半小时后抵达大阪关西国际机场。
在机场购买了关西券,然后搭乘机场特快Haruka号前往京都。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后,京都,我又回来了!
朋友送了expedia的抵用券,预订京都御苑对面的酒店也就没花什么钱。
"古京都是仿效古代中国首都形式,于公元794年建立的。从建立起直到19世纪中叶古京都一直是日本的帝国首都。作为一千多年来日本的文化中心,古京都不仅见证了日本木结构建筑,特别是宗教建筑的发展,而且也向世人展示着日本花园艺术的变迁,现在日本的花园设计艺术已经对全世界的景观花园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京都御苑,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700米,占地约65公顷,是江户时代的皇居。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京都,将皇居选址在了如今京都御苑以西大约2公里的地方,不过之后遭遇多次火灾,在经历了1227年也即安贞元年的大火之后,皇室决定不在原址重建。公元1331年(元弘元年)光严天皇选址如今御苑所在重建皇宫,明德三年(公元1392年)南北统一后这儿继续作为御所,德川和丰臣年间又不断扩建皇居至如今看到的规模,直至明治天皇于1869年迁都东京。
这御苑的花园呢是免费进,不过要参观皇居(御所),除了每年春秋季公开开放的几天,都需要提前预约,人肉或者网上申请都可以,平日每天早上10点和下午2点各有一次英语团(部分周末也可参观),参观时间大约1个小时。
咱就随便在御苑内逛逛吧。
逛完京都御苑,肚子咕咕叫,找了个面馆来碗拉面,おいしい!
吃完午饭,去平安古迹东寺瞧瞧。
"建造平安京时为了镇守国家而建造了东寺,之后空海将东寺作为真言宗寺院,东寺守护着平安时代以来的寺池,也是现存的横跨14世纪到17世纪的建筑物。讲堂现存有日本国最古老的密教雕塑群,五重塔(国宝)比作是京都的象征,高度为57公尺为日本最高。"
这个平安京呢,就是指京都了。
空海,谥号弘法大师,自大唐学习密宗归来创立了真言宗。东寺又名教王护国寺,始建于796年,由嵯峨天皇赐予空海作为真言宗本寺。
东寺位于京都站西南侧,步行过去也就20来分钟的样子。
从南大门进入寺庙,正前方便矗立着正殿-金堂。这栋东寺最早的建筑,在1486年被烧毁,直到1603年才予以重建,堂中供奉着药师如来和日光,月光两位菩萨。
金堂北侧坐落着讲堂,顾名思义,即是弘法大师讲经的地方。讲堂始建于823年并于16年后完工,堂中供奉着大日如来。整个东寺南北长515米,东西宽255米,而讲堂则位于寺庙的中心。
在讲堂的北侧,坐落着食堂,里面供奉着十一面观音。从讲堂和食堂中间穿过再往南走,池塘的远侧,就是著名的五重塔,内藏弘法大师的舍利。
公元826年11月4日,弘法大师在讲堂一侧着手开建五重塔。五重塔建成后先后失火四次,如今看到的则是1644年江户时代重建的建筑。塔楼茸顶飞檐,与周边经堂交相辉映。
从东寺出来,乘车去三条河原町。鸭川右岸,就是河原町了。南北向的鸭川长31公里,清澈的河水流淌在京都中央。城,有河则灵。
沿着鸭川往南逛到四条,想起鸭川著名的纳凉床,要不今晚就在这尝尝京料理吧。
“川床(鸭川纳凉床)传统起源于十六世纪后叶。当时,河流浅滩上开始有人玩杂耍,经营小买卖,气氛非常热闹,有钱的商人还在这里设宴请客。到了江户时代,场面变得更为繁华,川床进入了隆盛时期。而如今,则是指5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京都迎接观光客的一种独特的形式。鸭川流经市区中心,它的右岸上近百家餐饮店鳞次栉比,到了这段时期,店家们纷纷在河流浅滩上搭起特设的纳凉平台,招待客人。京都的夏天气候酷热,人们在这里却可以一边享受掠过河面的凉风,一边品尝美味佳肴,这种避暑方式充分蕴含了京都人的智慧。在京都,大家都说,开始搭建川床时就会感到夏天来了。”
来到先斗町,顺着小巷边走边看。问了几家店都是客满,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川床的,叫眺河先斗町華。脱了鞋存入柜子,然后跟着一位老奶奶来到纳凉平台。
"京都从794年到1869年一直都是皇宫所在地。现在的京都仍保有约3000座寺院,约2000座神社。也因此,现今人们也能亲身享受到由宫廷、僧侣、神职传承下来的传统料理。修行中的禅僧为了消解寒冷和饥饿,在衣服里放温暖的石头。怀石料理正如用温暖的石头来暖腹一般,以粗茶淡饭(素菜)裹腹,后经发展而来的一种料理。"
天正年间,怀石料理为一汁三菜及米饭,和中国的三菜一汤很相似。而到了江户年代,怀石料理主要包括生鱼片,鱼或豆腐的焖煮以及鱼类烧烤这么三道菜。如今的怀石则越做越讲究,从开胃菜直到甜品。正所谓:“怀石料理极端讲求精致,无论餐具还是食物的摆放都要求很高,但食物的份量却很少,而且耗费不菲。主要乘装食物的器具有陶器、瓷器、漆器等。有时候入住日式旅馆时,他们的晚餐也像怀石料理般,提供很多一小碟的菜肴。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怀石料理,已经越来越难分辨。”
老太太叫来了一位略懂英语的服务生,不过菜单上中文我看得懂,前菜,就是开胃菜罗。
咱就来一份先斗町怀石吧。
先来开胃酒和开胃菜,接着上各种主食。等造里端上来时,差点傻眼了。原来生鱼片配了迷你搓板和山葵,得自己磨芥末。
主食吃完,接着上米饭配味噌汤和酱菜。最后,就是甜品了。
一轮明月悬上空,鸭川畔的空气,是极好的了。吃了大半天,可是,还没吃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