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犹坎坦半岛的大环线之旅--伊察人和2千年的玛雅古城埃兹纳(Edzná)

标签:
坎佩切埃兹纳伊察玛雅 |
分类: 墨西哥 |
埃兹纳,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Itzná”,在玛雅语中意为“伊察人的家”。公元9-11世纪,伊察家族统治着这座玛雅城市,城外的玛雅人将这座城市的居民统称为“伊察人”。
这座建于公元前600年前后有着2千年历史的玛雅古城,在古典后期达到城市发展巅峰,大量雄伟的建筑融合了佩滕(Petén)ˎ 切尼斯(Chenes)和普克(Puuc)等多种玛雅风格。
从公元5世纪前后,埃兹纳逐渐发展成为犹坎坦半岛西部重要的玛雅都城,其统治范围绵延25公里。
进入景区,首先穿过简陋的博物馆,这儿展出了诸多纪事石碑。这些佩滕风格的石碑,记载了从公元652年10月14日到公元810年6月28日玛雅古典后期埃兹纳发生的重要事件。
出了博物馆,由西北角进入玛雅古城埃兹纳,首先看到的是一组“大使平台”建筑(Plataforma de los Embajadores)。小广场西侧有2栋建于后古典期约11-13世纪间的房屋,前方则有一个大圆环。这儿之所以叫“大使平台”,乃是感谢上世纪80年代末在遗址挖掘修复期间来此参观的一些外国使臣。
在大使平台南侧,有一个玛雅拱通往城市中心。这儿原先也是一栋房屋,如今外墙已完全损毁。
穿过玛雅拱进入主广场,四周豁然开朗。在这个南北向略偏东的广场西侧,矗立着大屋(Nohochná,犹坎坦玛雅语意为:大的房屋)。这座长135米,宽31米,高9米的佩滕式建筑,东侧有15层宽大的阶梯通往上方4座房屋。这栋建筑在当时可能用于听证,裁决,分发粮食和账房等行政用途,也可能在主广场举办大型仪式时作为统治阶层的“主席台”。
登上大屋,广场对面,便是埃兹纳的统治中心:大卫城(Gran Acrópolis)。在广场南侧,则是建于古典后期-公元600-900年间5层高的南神庙(Templo del Sur)。
紧挨着南神庙东侧的,则是埃兹纳的大球场(Juego de Pelota)。这座南北向的球场,如今只在西侧斜壁上残存一个球环。球员们绑上护腰和护膝,用除手臂和手以外的任何部位击打橡胶球,球穿过球环便计算得分,整场比赛胜负规则因地域而异,如上场球员数量,总得分,等等。
在球场南侧偏东,坐落着埃兹纳的面具神庙(Templo de Mascarones)。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这栋神庙发现了2具保存完好的灰泥石膏太阳神面具,东侧代表了日出,西侧则代表日落。这2幅红色太阳神面积形象惟妙惟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面具神庙的东侧,坐落着小卫城(La Pequeña Acrópolis)。这组长70米,平台高5米的建筑群,由4栋建于玛雅古典早期(公元300-600年间)的佩滕风格的建筑组成,也是埃兹纳如今所能看到最古老的建筑。
小卫城紧挨着大卫城南侧,也是大卫城的一部分。在玛雅古典终结期与后古典期(公元900-1500年),埃兹纳人对小卫城进行了改建,将城市内部分其他建筑的记事石碑移到了台阶的中心,如今在东侧的那栋建筑上还可依稀看到后期添加的如各种姿态的美洲豹的浮雕。
前往大卫城,上空惊现一道彩虹。
大卫城,位于埃兹纳主广场东侧,长约160米,平均高8米,象征着每日新生的太阳神。
登上大卫城,在庭院中央有一座太阳平台(Plataforma Solar),当时主要用于天文观测,记录春秋分,日蚀,月相和金星周期。
在卫城入口两侧,各有一栋金字塔平台,北侧那座叫做巫婆神庙(La Vieja Hechicera)。在巫婆庙北侧,有一座普克庭院(Patio Puuc),庭院周围的建筑可依稀看到雨神查克浮雕和玛雅文字。在庭院西侧,则有一座蒸汽浴室(纳瓦特语Temazcal,犹坎坦玛雅语为Chokó Sintumbilhá),当时可能用于宗教祭祀前的沐浴净身。
在大卫城庭院南北侧,则分别坐落着月亮神庙(Casa de la Luna)与北神庙(Templo de Norte)。
北神庙,这栋高约14.5米的建筑历经多次改建。这座神庙最老的部分,建于玛雅古典早期公元300-500年间,南侧宽大的阶梯通往顶部画廊。大约在古典早期末也即公元6-7世纪间,神庙经历了第一次改建,通道的中间部分两侧被改成了斜坡。随后,神庙的修改逐渐融入了普克风格的立面装饰。从古典后期到后古典期,北神庙上层部分又至少经历了2次改扩建。整栋建筑,融合了普克,切尼斯(里奥贝克以北的玛雅建筑风格)与琼塔尔(塔巴斯克玛雅建筑)建筑风格。
大卫城的正东方,矗立着埃兹纳的标志建筑--五层神庙(Edificio de los Cinco Pisos)。五层神庙60米见方,高31.5米,大约始建于公元4世纪并在其后1千年间经历了无数次改建。
神庙底层发现的玛雅文字描述了公元649年(另一说法为652年)和公元830年埃兹纳当时的统治者。神庙的27个房间入口和立面浮雕均面向西方,部分房间内有着挑高的拱顶。在神庙北侧,原先佩滕风格的建筑在公元10-11世纪被覆上了凸起的大斜坡,在这一侧可以看到诸多玛雅浮雕。
离开大卫城,在主广场北端,矗立着小刀平台(Plataforma de los Cuchillos)。这栋建于玛雅古典晚期(公元7-10世纪)的建筑因在其中发现的祭祀用的燧石小刀而得名。小刀平台共有20个房间,其中12间内有装饰性的拱顶。在平台东侧外墙可以看到红漆圆柱等典型的普克风格的外立面装饰。
Tips:
1.交通:
公共交通:可在坎佩切市内Av.República上搭乘二等长途汽车前往景区。
自驾:由坎佩切市往东南方向出城后沿261号公路行驶见埃兹纳金字塔指示牌右转继续行驶即可抵达景区。
2.景点开放时间:早8点--午5点。
3.景点门票:46比索。
4.景点声光秀:晚8/7点--夏/冬季。
5.五层神庙现已不能攀爬,建议大家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