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说北美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头骨碎裂野牛跳

(2011-02-13 14:03:08)
标签:

黑脚人

印第安人

野牛跳崖处

追逐野牛道

旅游

分类: 加拿大

谁说北美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头骨碎裂野牛跳

 

5700年历史的北美印第安文化--游牧民族黑脚人(Blackfoot)

大约1万年前,印第安部落的一支--黑脚人(Niitsitapi--黑脚语,意为真实的人)即来到如今的阿尔伯塔大草原生活栖息。黑脚人共有三个部落,分别叫做Siksika,Kainai,The PiikaniSiksika在黑脚语中的意思即为黑脚,可能因该族的族人长期在焚烧的草上行走而致脚掌发黑得名,主要分布在如今卡尔加里的东部;Kainai在黑脚语中意为众多首领,可能是在黑脚人与欧洲人接触后才得名的,主要分布在如今的莱斯布里奇(Leithbridge)附近;Piikani在黑脚语中意为结痂的长袍Piikani黑脚人又经常叫做佩冈族(Peigan),位于如今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布罗克特(Brocket)黑脚人自治区和美国蒙大拿州境内布朗宁(Browning)黑脚人保留地,加拿大境内的皮卡尼族人又叫做北佩冈人而蒙大拿境内的皮卡尼黑脚人又称作南佩冈人(美国境内黑脚人又统称为黑足人“Blackfeet”)。

 

谁说北美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头骨碎裂野牛跳

 

 


黑脚人属于游牧民族,早在9000年前,生活在莱斯布里奇附近的黑脚人已经学会用岩石切削打磨成尖利的矛头和箭头,用以捕猎。数以千万计的野牛,散落在北美大草原上,野牛,是黑脚人的衣食源泉.只是当时的黑脚人并没有马匹,运输完全依赖狗和自己的双脚.

野牛再多,靠步行来捕猎,还是经常有饥不裹腹的时候。5700年前的黑脚人,利用对自然,地理,和野牛习性的了解,创造性地发明了一项集体性的捕猎行动:追逐野牛跳崖。

每年秋季,大群的北美野牛在阿尔伯塔肥沃的草原上悠闲地进食。此时,黑脚人紧张地进行着捕猎的准备和分工。通常,每个族群有560人构成,首领举行祭祀活动,期待着捕猎的成功和丰收的一年。

 

 

谁说北美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头骨碎裂野牛跳

 

 


妇女在追逐野牛跳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需要采集众多的石块,在精心挑选的路线上的两侧堆积成石堆,然后插上树枝。这条路线,就是著名的追逐野牛道”(Buffalo Drive),路线的尽头,则是天然形成的悬崖,通常约十数米高。追逐野牛道,要求在接近悬崖时必须是一条上坡道,野牛在狂奔发现悬崖时,已为时已晚。草原的风佛过石堆的树枝,让野牛认为追逐野牛道两侧为树林,而追逐道才是它们逃生的路线。在追逐道形成后,黑脚人用牛皮扫过整条通道,让野牛熟悉的气味充满追逐道上,让野牛在奔跑逃生时产生安全感。

风向在追逐野牛跳崖时至关重要,因为在悬崖的下方,可能堆积了以前野牛坠崖的尸骨。选择在吹反向风的日子追逐野牛极有可能前功尽弃,因为风吹来的悬崖下方野牛尸骨的气味让逃生的野牛感到威胁和不安全感,从而选择其它逃跑的线路。野牛跳悬崖下方的野牛尸骨有焚烧的痕迹,众多专家认为,除了雷击等自然现象引起的草原大火焚烧了野牛尸骨,更有可能的是,当时的黑脚人在处理了野牛尸体后,为了防止气味影响下一次的行动,或者防止引来狼群,从而人为焚烧了野牛尸骨。

 

 

谁说北美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头骨碎裂野牛跳


 

 

行动即将开始,黑脚人选择一名机灵的青年,身披牛犊皮,慢慢接近牛群。黑脚人非常熟悉野牛的习性:野牛在逃生时往往尾随在牛犊和母牛之后保护牛犊。这名青年人的任务,是在追逐行动开始时,率先进入追逐道,成年野牛为了追逐和保护这头失散的牛犊,将会尾随进入道路中。

黑脚人另外选择数名机敏的年轻人身披狼皮,慢慢接近野牛群。野牛群开始紧张起来,警觉地注视着周围。牛犊看见时机成熟,率先跑向追逐道;此时,狼群开始冲向野牛群。野牛在受到威胁的同时,注意到失散的牛犊,于是向牛犊跑去。一场野牛追逐行动终于开始了!牛犊加速向悬崖方向跑去,狼群和此时出现的其他黑脚人让牛群感觉到身后的威胁和前方的安全。黑脚人还充分利用了野牛的习性,也即逃生时的加速跑(Stampede),当牛犊接近悬崖口时,突然闪入石堆外,而全力冲刺的野牛因刹不住脚,纷纷掉下了悬崖。

 

谁说北美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头骨碎裂野牛跳


 


等候在悬崖下方草原的黑脚人见追逐行动结束,前往战场检验成果;那些未摔死的野牛,当然逃不过补上的矛尖。在悬崖下的草原上,黑脚人开始处理野牛尸体。如此多的野牛肉,足以度过一个冬季;野牛内脏经过香料的烹制,成为一种滋补品;牛皮不但可以做成御寒的衣物,还可以制成黑脚人的住所--提皮(Tipi,一种大帐篷);牛骨和牛筋等,则可加工成工具和武器。

 

谁说北美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头骨碎裂野牛跳

 

 


追逐野牛跳崖并非有绝对成功的把握,野牛没有进入追逐道,或者在途中改变了奔跑方向,甚至风向吹来的野牛尸骨的气味让野牛感到威胁和恐惧,都会让计划功亏一篑。黑脚人曾经放弃了头骨碎裂野牛跳这处北美最大的野牛跳遗址长达千年,抑或当时黑脚人移居到了草原的其他地方,抑或当时其他悬崖更适合追逐野牛。

---------------------------------------------

在北美分布着众多的野牛跳悬崖,而位于阿尔伯塔麦卡雷奥德堡(Fort Macleod)西北约18公里处的头骨碎裂野牛跳崖处,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型的该类遗址,总面积近5.95平方公里,悬崖高约18米,悬崖下方发现的野牛尸骨深度高达10米以上,捕猎历史可追溯至5700年至1万年前。该遗址之所以起名头骨碎裂野牛跳崖处,可能是在一次捕猎行动中,一位勇敢的黑脚族小伙子想在悬崖下方观看野牛跳崖时的壮观景象,不幸被跌落的野牛撞死,当人们清理战场时,发现了这名小伙子碎裂的头骨,遗址因此得名。

 

谁说北美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头骨碎裂野牛跳


 


一些数据:
北美野牛(Bison):成年公牛重达800公斤,高1.75米,头尾长度超过3米,寿命约15年;在欧洲殖民者到来前,北美野牛数量至少达6000万头以上。

更多关于黑脚人和野牛跳崖游牧文化的内容,可以参考:
http://www.head-smashed-in.com/home.html
http://www.head-smashed-in.com/BuffaloTracks.pd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