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标签:
佛学传统文化哲学杂谈 |
分类: 人,生的智慧 |
这一句是出于《金刚经》里面的,而禅宗的六祖慧能就是听到这一句而开大悟的。
http://www.xuefo.net/images/huineng.jpg
很多文章都对这一句话解释了很多,林林种种、各式各样的解释都有。
以下是我个人的见解,不论错与对,皆一笑置之便是,我不想引起笔战,宗教界的笔战一旦爆发是很恐怖的。
一般人对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不太细心去感受,不过科学对于眼耳鼻舌身都已经了解很透彻了,只剩下意识,精神层次的东西令科学解释不了。
对于眼耳鼻舌身意,一定要有‘心’去感受才能存在,所以佛家说‘一切唯心造’。
比如我问你:是你的眼睛在看东西,还是你的心?
如果说是你的眼睛在看东西的话,那么一个人死了,眼睛还在,为什么就看不到东西的呢?
所以是心在看而不是眼在看。
那么既然我们有心去看东西,为什么金刚经里面有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说得‘心’好像是虚无缥缈般似的。的确,心乃无所住,心不在你的身体内,心也不在你的身体外。如果在你的身体内,那你看到自己的内脏吗?如果是在你的身体外,那你在地下看得到楼顶吗?这样说,‘心’在哪的呢?只能说‘心’是‘存在和不存在’的,因为缘起就存在,也因为缘起,可以不存在的。
佛家说的‘一切唯心造’,然而人一旦执着‘心’。一切妄念和幻想就出现了,然后烦恼和痛苦也就跟着出现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要让我们明白,‘心’也是‘空性’的。但空的真正原意是包含‘有无’,空不是真的没有,而是可以有,可以没有,并且不能有所执着于‘有’,或者‘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无为。‘无为’和‘无为法’又是不同的,皆因‘无为法’仍旧执着‘法’。
修佛的最终目的就是破除‘我执’和‘法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