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见到的一个太极拳高人

(2009-07-06 23:53:03)
标签:

杂谈

    见到有网友对BJV太极拳高手肖维佳做客感兴趣。我就再多说几句。不敢说整个中国,整个网络,没有几个人懂太极拳的,就本人所接触的太极拳圈内的人来说,真懂的也是寥寥。本人可能是井底之蛙,姑且做井底之蛙论。我不是太极拳高手,但自信接触过一些太极拳高人,因此也就不免狂妄。没见过高山,不知道土丘之低。不与高人过招,永远无法领略巅峰之美。无论您是做学问,学技术,搞科研,都是同理。

    上世纪80年代,武术热曾席卷神州大地。在公园里,在城市空地的树林中,随眼就可以见到习拳练武的人们。那时习练的年轻人多,不像现在,反而是中老年偏多。那时6.70岁,还是少见的,不像现在,漫山遍野都是。一见70多岁了,不说跟见到寿星一样,起码给人一种很高寿了的感觉。人们在练拳之余,不免要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听听见多识广的人聊见闻,聊对中国武术的理解,也是一种享受。

    一个五十开外的人,在那时在我的印象中,他已经是很老的长辈了,此人道家佛家儒家周易八卦,讲的头头是道,武功也是了得,反正边上围着听讲的人,没一个敢跟他递手的。此人中等身材,面庞白皙,不像出大力的阶层。实际是一个中层小干部。一边说,时不时还要手上比划两下,交人们几招。大凡本领高的人,都有点狂傲,对其他门派不屑一顾。这有点像胜者王侯的样子。旁边的人不服,不是人家对手,心中不忿,也只能忍着。那时我还特喜欢听他演讲。可他居然说我看不起他。我转了半天脑子才省过神儿来,原来许多年轻人都跑到他家去拜他为师,我却没有。为什么呢?一是我那时工作正忙,二是我见过太极高手的功夫,而他演示的离我见到的差一大节。这些我当然不能对他说了。

    有一次,有位近70岁的老人在给一个年轻人讲手,他见到了,走近了说:“你这不对呀,肘不离肋,那也不能肘贴着肋发力呀。”说着话,他就取青年人而代之,接住老年人的手,俩手看一手,俩手一打花,那老人已经被反关节拿住,嘴中还在说:“这你还发什么力?”那老人已经背势,看着那老人不行了,可老人却依然笑着说:“我一样把你发出去。”武师当然不信。他刚刚说了个:“你发发看。”只见那老头身子只向前一送,武师身子腾空飞起,摔出去老远,跌坐地上。后来有人悄悄步量过,大约有六米远。当时那场面十分尴尬。武师呆坐地上好一会儿。老头或许是不想给武师过分难看,跑到一旁没事人一样看下象棋的去了。武师站起身,掸掸屁股上的土,转了几圈,没趣儿,走人了。90年代以后,我又听到这位武师的消息,他的名气已经非同小可,书出了好几本,国内好几个大城市他都去讲过学。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就有好几位。

    再说这位近70岁的老人,他练就是太极拳。那时,我们几个年轻人对他的功夫感到惊奇,常常向他请教,老人很随和,有问必答。我们有心拜他为师,他以你们学不了这个为由婉言谢绝了。他说年轻人学不了这个,他说他早年学过形意八卦,后来学的太极,因为年纪大了,与人没法角力,这才悟出不用力的道理。我们那时还跟老头开玩笑,说他太保守,他辩驳说:“就是全告诉你们,你们也学不会。”

     后来老人便不来了。他说过,他在美国的儿子要接他去那里享清福。老人是中学英语老师,语言还是有基础,想来他是去了美国了。

    与这位老人的接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在他身上并没有学到多少工夫,但却影响了我练拳的方向。使我知道世上还切切实实有这样一种奇妙的功夫。那就是完全不用力而可以打人却让人防不胜防的功夫。

    我国的武术气功有个特点,那就是假货满天飞。各谋生路嘛,这也是国产的特点。

    不用力就可以打人,若非亲历,打死我也难相信。难怪老人说,年轻人学不了呢。

    肖维佳在CCTV5节目中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保密得住的了。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过去只能手抄的,现在公开发表的书上都有。网络上一搜一大堆。学起来相对条件要好的多。前几天,我与友人还讨论这事,他说的直接:“手把手教还会不了呢,看书哪能看会。”确实是这样。看书只能是辅助。入门引路需口授。这里没有捷径可以走。有的人毕其一生都不能窥其一二,何况只是道听途说的人。这也是中国武术最让人上火的地方。

    本人在以前的文中也说过,太极拳不如大成拳的地方是,大成拳练不出大成功夫来,但仍可以练出防身自卫的本领,而太极拳却往往是练不出来,那就连防身自卫都不行,这是目前太极拳的大弊端。

    记得网络上有个视频,是90年代陈式太极拳的陈正雷到青岛,电视台跟踪采访,有个四十多岁的女士要领教他的功夫,结果陈正雷拿她没着,靠楼脖子才把她搬动。女士说她同老师推了7年手。作为女士,练到这份上实属不易。女人练的缺憾就是不能常推手,男老师据多,不推手听劲是很难体会的,而男女推手的顾忌太多,这也就是女人很难学的一个原因。

    太极拳为武术之王,这是肖维佳先生的观点,这观点在其他派别的人听来可能难以接受。但确实是事实。很多人认为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国武术各成体系,这只是看到了表面。而中国武术之所以傲视天下,是因为有太极拳为代表的这样的功夫的存在。

    太极拳之所以难为人理解,是因为它超乎常理。人们一般认为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而太极拳不用力,用力则滞,这种东西,常人怎么能理解呢?但太极拳又不是神功,所以它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东西。它离不开圆和天平定律这些国中固有的土特产。离不开牛顿开创的力学定律。诸如三角力学,杠杆原理,切线原理,大成拳中角度力学运用的最多最妙。太极拳因为更注重引进落空,我个人认为,在角度力学等方面略逊于大成拳。因为有了引进落空,很多的东西都可以省略,所以前辈们也就没必要向其他方面开发了。

    太极拳理论最丰,然而经典理论只有两个半人的。一、王宗岳、二、武禹襄、那半个是李亦畬。无论你是哪家太极拳,无论理论多么新颖,脱离此三人,都不是真太极拳。

    其实,对一般练家来说,只是锻炼身体,那就用不着那么认真。只要练着有趣儿就行了。您就是跟着名家都很难练出真功夫,何况是泛泛之辈。有些拳式打的很低,我觉得这对膝盖不好,提醒爱好者注意。

    太极拳有一项重要功夫是引进落空。常见有人说闪开来拳是引进落空,这也太低级了。引进落空是使人身子拔起来或向下栽,不是简简单单使人失重,李亦畬对引进落空的重要有一段精彩描述。没有引进落空,也就没有太极功夫。太极拳的精彩,首先就在这四个字。肖维佳做到了一些。此外,还有棉里裹铁,绵里藏针,肖维佳没有演示。有了这两项功夫,此时才可以说,会了太极拳功夫。

    高手练太极拳,用不着练拳架子,行走坐卧中就练了。什么原理呢?因为太极拳符合自然。曾有位太极拳家对我说不以为然,他说,功夫全在拳架子中。说的不错。但我问他为什么不练,他说他会了。这话其实和我说的一个意思。

    本人不自量力,胡乱评说而已,愿意看看,您就只当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崇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