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分析

(2009-05-24 15:36:52)
标签:

杂谈

【摘要】通过对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和他们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分析,明确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量属性、资产计量、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一、引言

 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尺度、计量单位、计量对象和计量属性。其中,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从而使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建立在不同的计量基础上,即建立在选用不同的会计目标上。但是,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多样的会计信息,使会计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二、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迄今为止,人们提出了五种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上述五种计量属性,各有特点和局限性,而且为满足不同的要求而产生,在达到多元化会计目标的计量过程中,各有利弊。

1、历史成本

是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因而具有可靠性,并且其计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很丰富。

2、重置成本

指在本期重置或重购持有资产的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出的现金流出,又称预期脱手价格。

4、现值

指资产按预期未来现金流入的贴现值计量的一种属性。

5、公允价值

指熟悉市场情况的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

在这5种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反映过去,用来衡量经济活动的历史状况;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实成本或者现实的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三、五种计量属性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

(一)货币资金

由于货币资金的特殊性,所以对货币资金的初始计量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方式。为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企业应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货币资金的清查。清查也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二)金融资产

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是划分为以下几类: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⑵ 持有至到期投资;⑶贷款和应收款项;⑷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一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其中,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

企业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处置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⑵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性金融资产。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企业应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实际利率应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片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当将所取得价款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转换

企业因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出售或重分类金额较大,且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所允许的例外情况,使该投资的剩余部分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企业应该将 该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 出售性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剩余部分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 的 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事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⑶贷款和应收款项的计量

贷款和应收款项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性金融资产。

金融企业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一般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债权,通常应按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企业收回或处置贷款和应收款项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贷款和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账面余额—备抵调整帐户=账面价值)

⑷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计量。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指初始确认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外的金融资产: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⑵ 持有至到期投资; ⑶贷款和应收款项。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处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是,硬僵区的德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来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损益。

(三)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

存货在初始计量中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历史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存货应当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企业在确定存活的可变现净值0,应当以可靠的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存货的转销,是指将存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这类存货有: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已过期切勿转让价值的存货;生产过程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四)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进行划分,应当分别采用成本法权益发进行核算。成本法使用于: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此时,出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出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此时,对于取得投资是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区分情况处理。初始成本大时,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要求对长期顾全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初始成本小时,该部分经济利益流入应作为收益处理,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在按照规定进行核算确定其账面价值的基础上,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五)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会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取得时应当按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是指企业构建默想固定资产达到固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一次计入当期费用。固定资产发生更新改造之初、房屋装修费用等后续支出的,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资本化,即如固定资产成本。  

(六)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供应、出租 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通常采用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发生的全部支出。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应将所得价款与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出租相关所得应按历史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企业转销无形资产时 阴干历史成本计价。

(七)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间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应按历史成本计价。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有两种: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价。应当按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现象的,还应按照资产监制的有关规定进行。只有采用工运价值模式才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

(八)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之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减记得金额却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九)非货币性资产转换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顾全投资、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转换情况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和患处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2006)》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http://www.casc.gov.cn/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4.      黄珍文主编《财务会计》.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