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华拟李准家风家训:李准四代辉流乡国
(2023-06-06 18:05:57)
标签:
李准家风家训名人家风家训南海李准李准故里 |
分类: 原创李准研究及小说剧本 |
何正华拟李准家风家训:李准四代
李准,四川邻水人(1871—1936),字志莱,别字直绳,号任庵。17岁随父宦游广东,历职广东钱局提调、海防善后局提调、厘金局总办、巡防营统领、广东水师提督、水陆提督,官至头品顶戴、从一品大员,御封“果勇巴图鲁”英雄名号。其四大历史功绩彪炳史册:青年李准募银千万救灾八省,三平海盗保境安民,于民有功;中年李准担纲水师提督7年,维护并确立南海主权,于国有功;辛亥期间率广东起义,于革命有功;晚年著书写史、编剧书法,留下文化遗产,于后世有功。
李准是我国对南海贡献最大、在国际上影响最深远的历史名人,被誉为南海英雄、家乡人杰。李准在西沙命名过“邻水岛”,国家在南海命名有“李准滩”,三沙设市纪念碑铭刻着李准功绩——清末李准率师巡航,踏勘诸岛宣我主张。
曾祖母刘氏:26岁起苦节守志,双目失聪而抚孤有成,享寿82无疾而终;因子孙繁衍光耀门庭,光绪初年诰封一品太夫人,奉旨拨银建“旌表节孝”牌坊于本村。
祖李逢春(1816—1878):字舒锦,孝友慈祥,和蔼可亲,为一乡之仰,培养四子成才,因三子李征庸显贵而诰封中宪大夫,孙李准显贵而御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光绪四年奉旨于本村建御制墓,刻“辉流乡国”,并立碑“诰封光禄大夫李公讳逢春之神道”,现为省级“文保”。
父李征庸(1848—1901):
李氏家训:
继吾书香、立志上进
宁为红人、勿为私人
李氏家风:
耕读传家、造福乡梓
建功立业、远大为期
亲民之官,清廉为本
李准家风家训小故事
李准得名:准生之夜,祖父梦宋臣寇莱公,故名准,字志莱,继武前贤之意。李准为官后自取别字“直绳”,自号“任庵”,取为人正直、凡事均负责任之意。
祖父对李准的家训:需善教,勿令自废也。
李准3岁时82岁曾祖母抚之头曰:此子顶平额宽,声如洪钟,长大必贵胜于其父。吾闻苦节之后必有兴者,兴必此子耶。祖父答曰:须善教,勿令自废弃也。
父亲对李准学习上的家训:吾家世代忠厚,孝友不替,汝在家读,听母之教,立志上进,以远大为期。
父亲离家至京城为官时告诫李准,你要传承忠孝家风,立大志求上进,以远大理想为目标。
父亲对李准为官的家训:要差可当,优差不可当,宁为红人,勿为私人。
李准初为官时父亲告诫,重要的工作要勇于担当,优厚的差事不要去争;要做被国家重用积极干事的人,不要做私心重谋私利的人。
母亲王秀香对李准清廉的家训:汝要学父亲民之官,清廉为本。
李准17岁时,全家从邻水步行到渠江,再坐小船颠簸至重庆,再到父亲为官的广东河源县,全家晕船,李准不解为何不坐大轮船。母亲告诫曰:你父为亲民之官,清廉为本,河源为瘠苦之区,我之刻苦省费,欲尔父为廉吏,造福于子孙耳。
母亲对李准的儿时教育先母教子以严。如出大门须禀白而行,如口出一恶言、衣履不整洁,必责之。常曰黄荆棍子出好人。如不教,将独儿不孝,独狗上灶也。自准入学以来,每日五更先母即令起床,提灯笼赴学堂读书。准自少至老,皆不俟黎明即起者,自幼习惯而成自然也。饭桌上碗内先母必令食尽,不许有一粒之剩。尝此一粒饭,不知费几多苦工血汗而始成,当知爱惜,故至今每食遗粒,乃自幼之习惯也。
李准对父母训诫的态度:奉命维谨,终身佩之,而不敢或忘也。吾家后世之为母者,当视此。
何正华于邻水李准研究会
2019.7.21半夜子时,22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