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选股思路随笔(二)

(2012-02-19 06:38:23)
标签:

财经

股票

杂谈

分类: 经历感悟

我的选股思路随笔(二)

 

    巴菲特说过,坚守能力圈是投资成功的第一原则。据此,我东施效颦从本人能力圈出发,把投资范围局限在食品饮料和卫生保健这两个快速消费品领域,这在《我的选股思路随笔》有所说明

    一、行业的空间。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按常识说,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行业主要在于白酒和中药,估计今后能够比肩世界的企业中这两个领域必不可少。但2011我国白酒产量已达1025产值是3000多亿,2012市场预计近4000亿。白酒这个行业销售收入可能远大于产值,但以目前白酒行业前1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看,大六七千亿的市值对应3000多亿的行业产值茅台市值超越全球销售额第二大烈酒公司保乐力加,成为仅次于全球最大烈酒公司帝亚吉欧市值近$600亿);一个洋河市值比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医药行业5家上市公司市值之和还大等等对于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的来说感觉有些忐忑不安如果从历史上国人对白酒的偏好程度看,以上情况也并非不可能,只是感觉幸福来得有些太早太快了。

    当然看不大懂目前整个白酒行业,并不是否定茅台、五粮液等个别优秀企业在未来此消彼长中的整合机会。

    食品饮料行业除了白酒,还有葡萄酒、啤酒、肉制品、牛奶等,这些子行业的龙头企业A股市场中有张裕、青啤、双汇、伊利等,也都是民族企业。从成熟市场的对比情况看,这些子行业的发展空间应该更大。下面分类简单说明:

葡萄酒,2010年数据统计,全球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3.81升,我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0.81升,显著低于全球水平,结合2001-2010年我国葡萄酒产量CAGR为17.73%,葡萄酒人均消费量CAGR为17.08%,增速均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增长水平,因此我认为,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提升,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啤酒,目前啤酒价格在全球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由于高额消费税,日本啤酒的出厂价接近5万人民币/千升,欧美地区吨酒单价也达到8000元以上,经济较为落后的南美、中东欧也有4000元,而中国仅3000元左右,还有极大地提升空间。同时,作为啤酒行业最重要指标的EBITDA Margin(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我国上市龙头啤酒企业和国际巨头差距也太大了

肉制品,我国对猪肉是有食用偏好的,但从2010年的数据看,中国人均消费量37.5公斤,香港、白俄罗斯、台湾和欧盟27国分别是68.6、42.7、42.3、41.9公斤,而且目前我国屠宰、肉制品加工行业集中度很低,尤其是生猪屠宰业,前三家公司(双汇、雨润和金锣)屠宰总量占全国生猪屠宰总量约为6%,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目前前三大屠宰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0%。

奶制品,2010年统计,世界人均年牛奶消费量为105公斤,西方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牛奶 300公斤,发展中国家为30公斤,而我国人均牛奶消费仅26.1公斤(数据来源:中国奶业统计年鉴),是世界上牛奶消费量较低的国家之一。我国民饮食习惯与日韩相近,日本人均消费量62.2公斤,韩国人均消费量42.9公斤。就算达到韩国水平还有不小空间,市场容量还比较大。

以上数据只是说明行业的发展空间情况,而单从集中度来看,我国的食品饮料企业分布分散,相比国际上那种高集中度来说,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的发展还是能够期待和理解的。

卫生保健方面,在《我的选股思路随笔中也略有阐述,总的来说,对于西药企业不是特别看好,因为西药的发展驱动力主要在于研发,相比国际巨头那种资金和人才投入规模来说根本没有可比性,而标准又掌握在它们手中,那种脖子捏在别人手里的感觉总是不好。而中药由于具有本土民族文化特色,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随着我国的繁荣富强,进一步发展是有足够的想象空间的。

二、企业的生命周期。

食品饮料,尤其是大众消费品是基于人类生存基本需要的,食用偏好也难以发生大的改变,生命周期等同于人类的生命周期,这对于秉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我来说就特别给力,信心较足。其中,行业龙头由于具有品牌与核心竞争力,它们一般能够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强的抗风险的能力,在行业的冬天里不至于冻死,反而能够借机进行收购兼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拓宽和巩固其护城河

人类的生存总是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尤其是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卫生保健注定是行业中的一颗长青树。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中药企业一直以来都是稳定发展的,未来除非资源枯竭(如此,人类生存也就困难了),否则基本立于不败之地,投资这样的行业企业确定性就非常大。

我国的中药企业众多林立,但基本处于诸侯割据状态,那种战火销烟的情形较少出现,不像西医,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或研发产出停滞不前随时有可能被消灭,因而风险也相对较小,名优企业生存几百年上千年的比比皆是就是明证。其中,那种拥有大品牌,产品又独一无二的无疑就是我们投资的核心目标。同仁堂一直以来就是我国中药行业的金字招牌,号称“国药”,产品丰富,根基稳固;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的主导产品又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短期时间里难以出现替代品,尤其云南白药和片仔癀拥有中药行业仅有的两个国家密配方,这样的企业无疑就拥有很好的发展潜质。个人认为,如果中药企业未来发展如愿以偿,那么难以想象没有这四个中药企业里的佼佼者。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的朝代更迭,它们都能屹立不倒,今后的存在确定性还是非常高的。

    拥有独一无二产品的中药企业,一般意义上也就是特许经营权的代名词,相对的它们也就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和提价能力。这种具有稳定持续发展基因的企业实在太少了,其中片仔癀、东阿阿胶这两个市场上稀有的产品价格不受国家政策管制的企业,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卫生保健子行业中还有一个日化领域,它也是与我们的生存密切相关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刷牙、洗发、沐浴等,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女性朋友更是对美丽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化妆品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由于人造合成的东西太多了,回归自然就有了较大的动力,因此众多中药企业凭籍优势资源向这个领域不断拓展,也吸引了世界巨头纷纷介入其中。这个领域竞争相对激烈,风险较大,管理层的能动作用较为重要。

    三、估值。   

估值是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最难的。我一般还是喜欢采用PE、PEG结合基本面情况进行综合大概估值。我认为投资还得看大方向,树杆长好长正了,细枝末节有影响,但并不是决定因素,这跟我们为人处事并无二致。

具体谈到市盈率的问题,我觉得程欢在“市盈率幻觉五”中的部分论述很好,特此摘录借鉴。

对处于稳健成长期的消费垄断型企业,市盈率区间通常处于中等市盈率区间(15-30倍PE),其长期投资的结果,与市盈率的相关性会越来越淡。

如果对其投资期限长达10年,20年,30年时,那么市盈率的一些波动,对投资结果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伟大的投资人查理·芒格早在1994年4月14日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一篇著名演讲《论基本普世智慧及其与投资管理和商业的关系》中,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一点: 

“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的差别——即使你最早购买时该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资本回报率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去买它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将会非常可观。所以窍门就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 

事实上,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长期投资所获得的大部分利润,将来源于“企业的股利分红”以及“企业净利润的长期复合增长”。 如下图:  http://s15/middle/692e44d0hb93e59c22fde&690

    从长远看,以上企业的平均市盈率长期在15倍PE附近,并在10-50倍PE之间上下波动,有时甚至在50倍PE以上。尽管如此,对这些企业最后的投资结果:年收益率,仍然约等于每股利润增长率加股利率。(注:若将每年的股利分红再投资于同一家企业,所带来的复合收益将非常可观)

而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基本可以忽略处于稳健成长期的消费垄断型企业的市盈率,只要其市盈率不是高的特别离谱,以透支未来5-10年的利润增长,我们就应该坚持持有。

正因为如此,伟大的投资人巴菲特提出了“护城河”概念。并进一步指出,“以公道的价格买入卓越企业,比以极低的价格买入平庸企业要好。”

所以,做投资分析,需“先定性,再定量”,正如巴菲特所说,定量决策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确定无疑的利润,但定性决策却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真正赚大钱的投资机会,巴老称之为“高概率事件洞察力”,以识别“真正的卓越企业”,这也是资本市场最稀缺的一种能力。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词不达意,甚至有些屁股决定脑袋的嫌疑,随笔嘛就随便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