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胶东的朱桥大集

标签:
烟台胶东朱桥大集乡情纪实图片 |
分类: 生活纪实 |
老塔的家乡是烟台市下辖的莱州市(县级市,原称为掖县)朱桥镇。
朱桥镇为掖北大镇,现辖村庄100多个,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人口约7万人,是山东省重点扶持建设的省级农村中心乡镇之一。
朱桥镇形成于明洪武二年,原称杨家庄,后因村中一河沟上建有一红色石桥而改名朱桥(现在红石桥已经无影无踪了,只有村名沿袭了下来)。
朱桥闻名于胶东,皆拜镇上声名远扬的大集所赐。
据称,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朱桥大集从明朝建村时就开市了,至清末民国初期达到鼎盛。每逢农历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和二十六是约定俗成的赶集日,四边八方来赶集的人将整个镇子挤得水泄不通。来赶集的人,近者来自附近的招远、黄县(现改称为龙口市)、蓬莱等地,远者来自百公里之外的即墨、、莱西、平度、昌邑、寿光、广饶等20余县。
虽然现在村民进城已成潮流,并且大大小小的商场超市星罗棋布及网购发达,但是每逢集日,朱桥大集上依旧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两条长度各近一公里的南北主干路和四条长度各近200米的东西路以及一个面积近4万平方的农贸市场上都被花样繁杂的摊贩和赶集的人塞满了!人声鼎沸中,乡音最亲,例如卖芹菜的吆喝:芹菜贱卖了,一捆十块钱,希轮希轮的(莱州方言,意思菜很嫩)。
朱桥大集管理有序,各种货品分类分区交易,菜市、鱼市、粮食市、衣裳市、杂货市、破烂市、木货市等等,吃、穿、用,一应俱全。特别是竟然还有专门的狗市,也是胶东所有农村大集中的独一份了。
要说朱桥大集最有特色的,还是远近闻名的朱桥羊汤(现在遍布烟台大街小巷的所谓的“莱州全羊”的正宗源头就是朱桥羊汤,其名列山东十大羊汤之一),有许多人来赶朱桥集的目的就是为了喝一碗心仪的朱桥羊汤!
在集市的北首,集中了十多家用塑料布临时搭设的简易羊汤摊,每个摊位前木杆上都挂着现宰的羊肉,熊熊燃烧的油桶炉子上按着一口铁大锅,大铁锅里熬着羊骨头汤,锅口上方升腾着热气,远远的就香鲜诱人。顾客来了,厨师按照要求(羊汤分纯羊肉汤和羊杂汤两种,每碗的价格10元、15元、20元不等,价位不同,用料有差异)将新鲜的羊肉或羊杂现场切丁(片),丢入大漏勺中,然后将大漏勺插进翻滚的大锅中,一个滚开,漏勺提起,煮熟的羊肉或羊杂扣到提前加好葱花、香菜和调料的兰花大瓷碗里,浇上从锅里舀出的骨头汤拌匀,端到长条小矮桌前,扑鼻的香气,喝一口下肚,好暖心啊!
到烟台定居多年、年逾八旬的老父亲缓解思乡之情的法子就是算准日子,起个大早,坐上第一班大巴车,长途跋涉260多里路赶回朱桥,去逛大集。每次赶大集,老爹必买朱桥火烧(带回),必喝朱桥羊汤。
按老爹的说法,哈了朱桥羊汤,半年不想家了。
年关将近,陪着老爹回去,发现朱桥大集更热闹了。
▼风味独特的火烧也要多买点,带回去慢慢吃,让乡味多环绕些日子
▼林林种种的摊贩
▼麻曲大糖啊,小时候的最爱
▼这种槐条编的篓子是小时候拾草、施肥的工具啊
▼看到这编制的大锅盖,就想起了妈妈蒸馒头时在热气腾腾的灶前朦胧的身影
▼在农村,大大的院子还是用这大扫帚出活
▼香油是现磨的
▼鱼干是自己晒的
▼卖眼镜的流动摊贩和卖菜大爷的交流
▼要过年了,揭幅对联是不可少的

▼满载而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