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游记——风涨洱海之三

标签:
大理旅游图片 |
分类: 云游四方 |
盘腿打坐在船头,品尝着洱海生长的味美烤鱼,豪饮着雪山之水酿造的清凉啤酒,耳听着金花们银铃般的歌唱,放眼远眺,风展云烟,苍山翠绿,鸥翔蓝天,碧波荡漾连天际。
小普陀东面100多米的岸边有个小村庄,李导说此村名叫海印村,是高原少见的以渔业为主的村庄,村民们世代以捕渔为生。岸上的村舍保留着浓郁的白族风格,停泊在渔港里的船也很有特色,船舷大多漆成了白色。环湖公路穿村而过,三三俩俩的背包客骑着自行车在逆风跋涉。
告别了小普陀,游船继续前行,一道洁白的浪沟在船尾翻滚。
远远的又一个岛子,面积比小普陀大了许多,一尊洁白的雕塑耸立在岛子的中央,格外显眼。此为南诏风情岛。
南诏风情岛,因古大理南诏文化的开发而得名,岛上崖缝中长满一丛丛绿色的仙人掌,还有枝叶浓荫的百年榕树。数不清的鸟儿栖息其上。
岛上的“云南福星”广场,中心耸立着高17.56米,堪称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汉白玉观音雕像。
抬头仰望,观音脚踏莲花,身材修长,玉臂略伸,两手掌心相向,满目慈悲,似在挽纳人世间万般苦难。
穿过广场向上,是岛上的主体建筑仿古南诏行宫,行宫融南诏、土蕃建筑风格于一体,衬托丰富多彩的壁画,集中展现了大理文化南诏时期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时代风貌。
这里的墙壁上镶嵌着南诏的诸王雕像,精明的景区管理者在雕像前放了一张高大的雕木椅,两个漂亮的金花擎伞分立两旁,一个个男游客忙不迭的掏出十元钱,坐上木椅,享受了数十秒左拥右抱美人归的感觉。俺老塔自然也未能脱俗,嘿嘿。
岛的西端是一个开放型的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几尊青铜像,可能是历史上的什么大人物或神仙,李导没有介绍,我们也没有来得及问。这里就设个疑问,等嫩去寻访吧。
站在广场向西眺望,隔着一方碧波,巍峨多姿的苍山仿佛就近在眼前。
离开了南诏岛,游船继续西行,不久就在翩翩翻飞的海鸥伴陪下抵达了终点码头,四个多小时的洱海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脑海里留下的是洱海的烟云飞满天。
远处就是码头。
来到了苍山的脚下。
旅游大巴已经在此等候,团友们弃舟登车,下一站是白族民族村周城。
周城,苍山脚下一个规模较大的白族人聚集村落,这里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白族原生态特色,扎染和刺绣也很有名,村里有一条颇具规模的旅游商品一条街,琳琅满目的全是手工扎染刺绣品,物美价廉。
旅游商品一条街。
时间紧张,此地未能久留,更未能细细的品味白族人的风俗民情,在李导的敦促下,匆匆吃过清汤寡油的午餐,再次登车,去游览近在咫尺的蝴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