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游记——匆匆湘西之四

标签:
湘西游记图片旅游 |
分类: 云游四方 |
去往苗寨的路崎岖不平,全是坑连坑的土路,颠簸中,我们与郭导开玩笑,看来今天我们将看到真正没有受到商业污染的苗寨了。
SUV吃力的跑了半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一条碎石遍地的土路旁,是一个简易的停车场。郭导告诉说,前面路窄,车子不能走了,要停在这里。
车子刚刚停稳,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就围了上来,叽叽喳喳的听不懂,最后一个赤脚的小男孩说由他带领我们进寨。以后知道,这些孩子趁周末来给游客当向导,挣小费。
此时竟然有旅游大巴也开来进来,真佩服驾驶员的技术。
给我们领路的小男孩长的又黑又瘦,但很机灵,穿着崭新的运动衣,却赤着脚走在碎石路上,问他为什么赤着脚,他说习惯了。最后我们给了他七元零钱的小费,可惜在他随车到镇上时,忘了买双鞋送给他,现在想起来还很难受。
看看,就是这个小男孩。每天赤脚步行四公里到镇上上学,中午不回家,也不吃中午饭。
进寨的小路是蜿蜒的稻田埂,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完毕,一堆堆的稻桔垛在路旁。
有三三两两的4~6岁的小朋友穿着苗装,唱着欢迎客人到来的山歌。我们当时被感动的糊涂了,根本没有认识到这是苗家孩子在婉转的挣小费,所以只顾拍照,没有给任何孩子钱,而被拍照的孩子虽然没有得到客人的小费,却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样子,仍然高兴的摆出POS让你尽情的拍照。
以后,我们无意中从别的游客那里得到了提示,于是翻遍了全身的口袋找零钱,一一分给这些可爱的孩子。可惜,那时我们已经快走出寨子了,好几个孩子没有得到小费。我们埋怨郭导,为什么不提前提醒一下。身为苗家女儿的郭导解释说,来这里的客人天南地北都有,个人修养也参差不齐,如果提示,恐怕被怀疑导游与景点串通欺骗游客。多有尊严的苗家儿女。
快到寨门了,一个苗家汉子吹响了牛角号。
寨门口,一群苗家妇女敲响了欢迎的锣鼓,一碗碗迎宾的包谷酒端了上来,一曲曲欢迎的歌儿唱了起来。
喝过了拦门酒,敲响了进寨鼓,游客们被热情的苗家人簇拥到了绿荫环抱的打谷场上,苗家青年在这里为远方的客人献上了原汁原味的苗家歌舞。
姑娘们精美的头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打谷场边,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独自照看着小小的纪念品摊。
为了赶路,我们没有等到看完演出,就让男孩领着去村中参观。
可能是外出打工的缘故,除了打谷场表演的男女青年,我们在寨子里再基本没有看到青壮年,多是一些老人和孩子,整个寨子静悄悄的,缺少生气。
苗寨的土坯房,房子虽然破旧,小巷却拾掇的很干净。
寨子里,一个苗家老太太在路边照看着小孙子。
苗家院落里晾晒着稻谷。
编织手工艺品的妇女。
在院子里脱粒稻谷。
寨子不大,一会儿就转完了,该吃饭了,我们听从了小男孩的建议,每人10元钱,在村子里就餐。
独特的炉灶。
10元钱的标准午餐,8个菜,鸡肉、鸡蛋都有,香喷喷的白米饭随便盛,如果我们不阻止,憨厚的苗家人还要给我们添菜。
苗家自酿的包谷酒酸酸的,很好喝,一元钱一杯。
苗家人从小就能歌善舞,男女青年集体对歌交流活动较多,女孩子普遍结婚比较早,15~16岁的少女就结婚生子的一点也不稀奇。
这个女孩子好像才十七,孩子都吃奶了,汗啊!
此地苗寨还有地下溶洞,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下去观赏,十分遗憾。
告别了热情的郭导,我们驱车北上去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