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现自己越来越懒了(孕14周)

(2009-11-19 17:06:24)
标签:

宝宝

怀孕

健康

两性

营养

孕期

化验

检查

医院

溶血症

rhd

rh

育儿

分类: 十月怀胎全记录

    现在怀孕已经三个多月了,肚子比以前更明显了,每天摸摸肚子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嘿嘿嘿。

    刚开始怀孕时,自己还洗洗衣服,做做晚饭,慢慢的孕周大了,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懒了,不知是自己越来越宠着自己了,还是每个孕妈妈都和我一样变得犯懒了呢。

    因为老公晚上经常加班不回来吃晚饭,所以自己也懒得做饭吃,有时在外面买好了回家吃、有时自己在外面就吃完了再回家、有时回到家也是开水煮点面条吃,为了这事被老公批了无数次了,但是自己真得懒呀,回到家就想躺在沙发上。有时还发现自己做好了的东西不爱吃了,不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好吃还是做完了心理作用累了不想吃了呢。每周就喜欢等到老妈周六、日来我家住可以做晚饭吃,真希望时间快快过,妈妈家都完全装修好了就能搬过来了,到时我可就享福了,每次提到这些单位的同事都会批我长不大,离不开父母,为了让老妈离得近点自己又背了小五十万的房贷。可我真得很喜欢让爸、妈的家离我家近点,现在他们照顾我,将来我也方便照顾他们嘛,呵呵呵。

    因为自己一直犯懒,11月3日上医院建档时的那些化验报告一直没去医院取回来,今天终于觉得不取不太好了,就去取了回来。打印回来的一大堆化验单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一项化验“RhD血型”化验结果是阳性,因为正常看病只要一看到是阳性的都会比较紧张,我也是,吓得赶快回到单位上网查了查,才知道,这个化验结果阳性比阴性的要好呢,具体的我也说不太明白,下载整理了一些比较通俗好懂的放在文章后面了。姐妹们学习一下,不要向我一样拿到化验结果一看阳性,认为有什么大毛病了呢。

    希望时间快快过吧,很想体验到宝宝能动一动的感觉。希望宝宝能健康的在肚肚里成长。

 

    Rh血型对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我国,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而我国汉族人群中绝大多数为Rh阳性,Rh阴性者不足1%。 RH阴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 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但是,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在人类红细胞上存在一种特殊的抗原,与恒河猴红细胞上的抗原相同,称“Rh”抗原,凡含有这种抗原的为Rh阳性,不含这种抗原的为Rh阴性。

[临床意义]

1.防止Rh血型系统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Rh阴性患者如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可刺激机体产生抗Rh抗体,当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就会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如Rh阴性妇女曾孕育过Rh阳性胎儿,当输入Rh阳性血时亦可发生溶血反应。所以需要输血的患者和供血者,除检查ABO血型外,还应做Rh血型鉴定,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Rh阳性红细胞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Rh阴性的母亲孕育了Rh阳性的胎儿后,胎儿的红细胞若有一定数量进入母体时,即可刺激母体产生抗Rh阳性抗体,如母亲再次怀孕生第二胎时,此种抗体便可通过胎盘,溶解破坏胎儿的红细胞造成新生儿溶血。若孕妇原曾输过Rh阳性血液,则第一胎即可发生新生儿溶血

RH血型系统,其中含有6种抗原,即C、c、D、d、E、e。凡红细胞含D抗原者为Rh阳性,否则为阴性。Rh血型无天然抗体,其抗体多由输血(Rh阴性者被输入Rh阳性血液)或妊娠(Rh阴性母亲孕育着Rh阳性胎儿)免疫生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旦形成抗体,如再输入Rh阳性血液,可发生严重输血反应。再孕育Rh阳性胎儿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因此RH阴性的女性在输了RH阳型的血后,血液里产生了抗体,就不能再怀RH阳性的孩子了,否则婴儿多半难以存活

    也有部分存活胎儿由于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进入脑细胞,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细胞病变,(称为核黄疸。核黄疸残废率极高)即使幸存也会影响病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能力。女性如果不输RH阳性的血,则可生育第一胎,这是由于第一胎怀孕时,孕妇体内产生的抗体量较少,还不足以引起胎儿发病。

    如果第一胎是RH阳性,那么以后就不能继续生育了。如果男性是RH阴性,那么生完RH阳性的孩子后也不要生育第二胎。但是男性输完RH阳性的血后不会丧失生育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