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谈老子的辩证法非同一般

(2018-04-27 15:52:26)
标签:

易中天

分类: 道学

⭐易中天:老子的辩证法⭐

 
   
 跟周易方法论关系密切的,是老子的辩证法。

  老子不是一个人,是一本书,完成时间大约在战国初期,因为书中有大量批判儒家的内容,所以不会早于孔子。作者是谁不知道,但使用了老聃的名义,就像现在某些人冒充我在网上发表文章。

  书也有三个名字。道家系统传的叫《道德经》,法家系统传的叫《德道经》,两种也都叫《老子》。

  这些问题不必纠结,只看思想。

 

☀01重男轻女

 

 前面说过,周易认为世界的变化归根结底是阴阳关系的变化。老子继承了这个观点,但又有发展。

老子的主张是:阴比阳重要。

 不妨来看《老子》中的几句话:

 能如婴儿乎?——第十章

 如婴儿之未孩。——第二十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五十五章

 上善若水。——第八章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第六十一章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

孩,就是笑出声音来。

下流,江河的下游,不是卑鄙下流耍流氓。

牝读如聘,雌性动物的总称,也可以指女人。

这些话,什么意思呢?

人生的最好阶段,是还不会咯咯咯笑之前。

真正的大国,应该像江河的下游,成为全天下的女人或雌性。

很清楚,老子喜欢、肯定、推崇的,是这样几种:

  小的,比如婴儿。

  弱的,比如女人。

  柔的,比如水。

  卑下的,比如溪谷、洼地、江河的下游。

  总之都是阴性的。

  那么,老子难道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错。

  我们且看他怎么说。

 

☀02弱者最强

《老子》第七十八章说: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天底下最柔弱的就是水,最能攻坚的也是水。石头够硬吧?我水滴石穿啊!更不要说洪水了,什么都能摧毁。

  类似的情况还有:

  婴儿哭个不停,嗓子从来不哑。

  女人睡在下面,做爱从来不累。

  最后软下来的,还是男人。

  所以他得出结论: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

 也就是说:

 最柔弱的

就是最厉害、最所向无敌的

由此又得出结论:

女人比男人好

下面比上面好

不动比乱动好

 

老子认为,这是普遍真理,可以用到各个方面。

比如打仗,就千万别打第一枪。

老子说:

“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第六十八章

 

这是有道理的。养狗的都知道,大型犬很温顺,小型犬叫得凶。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也都是谁发动谁失败。官渡之战,袁绍进攻,袁绍失败。赤壁之战,曹操进攻,曹操失败。夷陵之战,刘备进攻,刘备失败。

总之,谁先动作谁倒霉。

真正会打仗的,总是后来居上,后发制人。

有趣的是,老子紧接着又说了一句:

 善用人者为之下。

 意思也很清楚:善于当领导的,一定要谦恭自下。

老子说:“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哈哈!这哪里是为弱势群体说话?

明明是要当老大。

只不过为了一统江湖,雄霸天下,先必须低姿态,在下面,学女人。

大,才是目的。

那么,什么最大?

 

☀03没有最大 

其实,在老子那里,最强大的还不是弱者。

那是什么?

 

老子说:“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

 这段话脍炙人口,只不过“大器免成”在一般版本里,都写作“大器晚成”而且变为成语。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写的却是“大器免成”(甲本残缺)。楼宇烈、高明两位先生,也认为应该是“免成”。

  那么,究竟是“免成”还是“晚成”?

  免成。

  不妨来看全文。

  方的特点是“有隅”,但“大方无隅”。

  音的特点是“有声”,但“大音希声”。

  象的特点是“有形”,但“大象无形”。

  器的特点是“要成”。照理说,则“大器”就应该“免成”。

  晚成,就不对了。晚成,也是“成”么!

  实际上,按照老子的逻辑和观点,最高级的东西,都不可能是做出来的。你做不出,他也不需要做。

  华山是做出来的吗?

  泰山是做出来的吗?

  黄河是做出来的吗?

  长江是做出来的吗?

  不是。

  这就是“大器免成”了。

  所以在同一章,老子还说:

 “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光明的前途看起来一片黑暗,前进的道路看起来步步后退,真正的道德高尚看起来卑鄙无耻,真正的洁白无瑕看起来污秽不堪。同样的说法《老子》一书中比比皆是,比如:

 “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四十五章

 这样一种思想方法,该叫什么呢?

当然是唱反调了。

 

☀04专唱反调

实际上,老子就是个唱反调的。他说: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什么意思?

所有人都认为是美,那就是丑。

所有人都认为是善,那就是恶。

当然,也有另一种解释:

都知道了美是美,也就同时都知道了丑是丑。

都知道了善是善,也就同时都知道了恶是恶。

其实,这两种解释可以统一:

正因为知道了美也就知道了丑,所以美是丑;

正因为知道了善也就知道了恶,所以善是恶。

那又怎么样呢?

要想美,就先得丑;

要想善,就先得恶;

要想成功,就先得失败;

要想正确,就先得错误。

 

为什么呢?

因为老子的辩证法就是:

矛盾对立的双方

总是要向自己的反面转化

 这个观点,体现在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这就说得更透彻了:

 坏事,是好事的靠山;

好事,是坏事的窝点。

好事萌芽在坏事当中,

坏事潜伏在好事里面。

所以,

好事会变成坏事,

坏事会变成好事。

坏到头,就会变好。

好到头,就会变坏。

如果认为是非成败都一成不变,

那就大错特错。

这当然是继承了周易的方法论,因为周易就认为阴和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你变成我,我变成你。也就是说,他们都认同一个观点:

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必然要相互转化的

唯其如此,世界才总是在变

 

不过,老子和周易的态度不同。

周易喜欢变,老子不喜欢。

实际上周易的观点是:既然世界永远在变,那就应该与时俱进,随机应变。老子则认为,既然反正要变,我又何必变呢?现在变过去,下次还得变回来。

周易:

  唯变不变,那就去变,

  以万变应不变。

老子:

 
    既然会变,何必去变,

  以不变应万变。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种态度?

随便。

哲学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法家和儒家,也还另有说法。

(内容转自易中天的微信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