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易中天 |
分类: 道学 |
⭐易中天:老子的辩证法⭐
老子不是一个人,是一本书,完成时间大约在战国初期,因为书中有大量批判儒家的内容,所以不会早于孔子。作者是谁不知道,但使用了老聃的名义,就像现在某些人冒充我在网上发表文章。
书也有三个名字。道家系统传的叫《道德经》,法家系统传的叫《德道经》,两种也都叫《老子》。
这些问题不必纠结,只看思想。
☀01重男轻女
老子的主张是:阴比阳重要。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
孩,就是笑出声音来。
下流,江河的下游,不是卑鄙下流耍流氓。
牝读如聘,雌性动物的总称,也可以指女人。
这些话,什么意思呢?
人生的最好阶段,是还不会咯咯咯笑之前。
真正的大国,应该像江河的下游,成为全天下的女人或雌性。
很清楚,老子喜欢、肯定、推崇的,是这样几种:
小的,比如婴儿。
弱的,比如女人。
柔的,比如水。
卑下的,比如溪谷、洼地、江河的下游。
总之都是阴性的。
那么,老子难道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错。
我们且看他怎么说。
☀02弱者最强
《老子》第七十八章说:
类似的情况还有:
婴儿哭个不停,嗓子从来不哑。
女人睡在下面,做爱从来不累。
最后软下来的,还是男人。
所以他得出结论:
就是最厉害、最所向无敌的
由此又得出结论:
女人比男人好
下面比上面好
不动比乱动好
老子认为,这是普遍真理,可以用到各个方面。
比如打仗,就千万别打第一枪。
老子说:
“
这是有道理的。养狗的都知道,大型犬很温顺,小型犬叫得凶。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也都是谁发动谁失败。官渡之战,袁绍进攻,袁绍失败。赤壁之战,曹操进攻,曹操失败。夷陵之战,刘备进攻,刘备失败。
总之,谁先动作谁倒霉。
真正会打仗的,总是后来居上,后发制人。
有趣的是,老子紧接着又说了一句:
老子说:“
明明是要当老大。
只不过为了一统江湖,雄霸天下,先必须低姿态,在下面,学女人。
大,才是目的。
那么,什么最大?
☀03没有最大
其实,在老子那里,最强大的还不是弱者。
那是什么?
无
老子说:“
那么,究竟是“免成”还是“晚成”?
免成。
不妨来看全文。
方的特点是“有隅”,但“大方无隅”。
音的特点是“有声”,但“大音希声”。
象的特点是“有形”,但“大象无形”。
器的特点是“要成”。照理说,则“大器”就应该“免成”。
晚成,就不对了。晚成,也是“成”么!
实际上,按照老子的逻辑和观点,最高级的东西,都不可能是做出来的。你做不出,他也不需要做。
华山是做出来的吗?
泰山是做出来的吗?
黄河是做出来的吗?
长江是做出来的吗?
不是。
这就是“大器免成”了。
所以在同一章,老子还说:
当然是唱反调了。
☀04专唱反调
实际上,老子就是个唱反调的。他说:
所有人都认为是美,那就是丑。
所有人都认为是善,那就是恶。
当然,也有另一种解释:
都知道了美是美,也就同时都知道了丑是丑。
都知道了善是善,也就同时都知道了恶是恶。
其实,这两种解释可以统一:
正因为知道了美也就知道了丑,所以美是丑;
正因为知道了善也就知道了恶,所以善是恶。
那又怎么样呢?
要想美,就先得丑;
要想善,就先得恶;
要想成功,就先得失败;
要想正确,就先得错误。
为什么呢?
因为老子的辩证法就是:
矛盾对立的双方
总是要向自己的反面转化
好事,是坏事的窝点。
好事萌芽在坏事当中,
坏事潜伏在好事里面。
所以,
好事会变成坏事,
坏事会变成好事。
坏到头,就会变好。
好到头,就会变坏。
如果认为是非成败都一成不变,
那就大错特错。
这当然是继承了周易的方法论,因为周易就认为阴和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你变成我,我变成你。也就是说,他们都认同一个观点:
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必然要相互转化的
唯其如此,世界才总是在变
不过,老子和周易的态度不同。
周易喜欢变,老子不喜欢。
实际上周易的观点是:既然世界永远在变,那就应该与时俱进,随机应变。老子则认为,既然反正要变,我又何必变呢?现在变过去,下次还得变回来。
周易:
唯变不变,那就去变,
以万变应不变。
老子:
以不变应万变。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种态度?
随便。
哲学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法家和儒家,也还另有说法。
(内容转自易中天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