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吃五谷杂粮了吗?
(2009-12-31 16:04:52)
标签:
饮食养生五谷杂粮健康 |
分类: 养生康复 |
今天你吃五谷杂粮了吗?
五谷,古人指梗米、小豆、小麦、大豆、黄黍五种粮食,后人多泛指各种粮食。五谷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配比很合乎人体需要。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谷杂粮”都是植物的种子,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土里,第二年春天它可以发芽,成长、壮大,最终成长为一棵完备的植物,说明种子里面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浓缩了植物的所有精华。种子是植物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所结果实之精华,具足完备的四季之气,升降浮沉四气均平,气平以养生,因此我们祖先有智慧,将之定为主食,有其深刻内涵。如果单纯从营养学、化学角度来看,无法理解种子的“生命力”。打个比方,将完全与一颗小麦种子化学成分一样的营养片埋在土里,也浇水施肥,肯定一万年也不会发芽。为什么?是因为药片虽有小麦的营养成分但没有“生机”,也就是没有生命力。古人将这种生命力称为“生机” 或“阳气”。 不言而喻,我们吃主食的时候,不仅吃了各种化学营养物质,还吃进杂粮的“阳气”。
所以,衡量一种食品是否营养充足,不仅要看其化学物质组成,还要体察其“气”是否均衡。不同的植物“气”不同,寒热温凉各有所偏,这用化学手段是检验不出来的。五谷作为主食,是饮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因为小麦、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具有“补脾胃、益气血、长肌肉、和五脏”的功效。但是,现在的精制大米、白面等细粮,在加工过程中把种子的皮、胚芽剥掉,损伤了种子中的生命力,缺乏生机。大米放在水里无法发芽,营养价值大幅度降低,所以最好食用完备的种子,也就是粗粮,没有经过细致加工保持原始生机的粮食,其谷气充沛,补养人的元气最好。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一日三餐是以吃精米精面为主.这是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专家研究结果指出,几十年精米精面为主食将导致很多慢性病.那么,可不可以吃蔬菜水果为主呢?
2, 哪种情况可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
时下很多减肥的女性为了控制热量摄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要么萎黄晦暗,要么脸色苍白,精神体力衰弱,大便稀溏,疲劳无力,有的造成月经量少、甚至绝经。不吃主食,水谷精微无从摄取,气血无从生化,后天之本亏耗,导致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诊治这类疾病,通常要求其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气血之来源,此外,建议喝小米粥加红糖以充养脾胃,迅速恢复元气。一把小米,撒到地里是一片庄稼,小米是高度浓缩了的“生机”,产妇生完小孩,生机消耗很大,所以民间用小米来帮助其恢复生机元气。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红糖,不仅月经调顺,而且脸色红润光彩,真印证了五谷杂粮补养身体的道理。
佛教界有一些居士,也是不吃主食仅吃蔬菜,但是据我观察,大部分遵从这个饮食原则的人久而久之面黄肌瘦,身体衰惫,气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讲的仅靠蔬菜是无法维持气血来源的。蔬菜多为植物的茎和叶,其疏通力量比较强而补养力量比较弱,气血虽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补养,尤其是脾胃没有水谷滋润,久之就会造成脾胃气虚的病机。
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什么样的人合适这种饮食原则呢?我总结为“心地清净,元气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养生原则。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内心清净无染,妄想分别执著淡泊,元气消耗极少,依靠修行禅定所获得的能量补充(禅悦为食),全身元气充沛。正如古人所说“气满不思食”,真正元气充盈的人,不思饮食。因此一天仅仅吃一顿饭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湾著名的广钦老和尚,数十年来不吃主食,仅吃水果维持体力,活到九十五岁高龄,身无疾苦,安然往生。
在佛教经典《增一阿含经》中以“禅悦食”为五种出世间食之一。并在《杂阿含经》指出,有众生进入初禅,“离生喜乐,处处润泽,处处敷悦,举身充满,无不满处。”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功夫得力,均会有全身气力充足之感。这恰恰说明法喜充满,禅悦为食便会得到能量的补充,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饮食。
3,吃五谷杂粮其实很简单
人们总认为吃五谷杂粮很麻烦,其实不然。如何煮,请参见我的博文,做法并不比煮精米复杂。五谷杂粮也不难吃,吃习惯了,精米反而不怎么好吃了呢!
为了你的健康,每天必自问:今天吃五谷杂粮了吗?
慢性病欲早日康复,每天也自问:今天吃五谷杂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