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假的头一天傍晚,我刚从岳父乡下扫墓回来,就接到老陈打来的电话,要我晚上一起去音乐茶座喝茶,我有些疲倦本想说改天,但听到老陈执着诚恳的口气,就只好答应从命了。
我和老陈同住在一个住宅小区,虽然认识他有好几年了,平时只是一个照面的相识,但真正了解还是近一两年的事。第一次见到老陈,感觉这人就像小时候电影里的“正面”人物: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声若洪钟。若在战争影片里绝对可扮演个首长或团长什么的,现代题材片里完全是一副地委书记或是改革家的形象。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老陈呢,已从原单位光荣分流下岗,虽然已是五十好几的人了,但由于身体硬朗,并没有赋闲在家,而是白天在一个朋友开办的企业里发挥着余热。
我们小区有一个小有名气被戏称“玩得来”的圈子。顾名思义,“玩得来”长沙话指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能够玩到一起来的一群人。说是圈子却不大,人数并不固定,多的时候10来人,少的时候也有4、5个。通过这个圈子我认识了老陈和其他一些朋友。至于圈子玩些什么,也没有明文规定,只要不犯法,玩什么都行,比如:散步爬山啦,喝茶打牌啦,夜宵闲谈啦,娱乐唱歌啦,怎么开心怎么玩。和老陈他们相比,我加入圈子较迟,而且不常参加,老陈是这个圈子的发起人和“领导”,我只算得上客串。这个圈子的运行不需要会费,进出方便、来去自由。那么圈子活动需要的开支经费呢,不用担心,若是打牌,赢家主动请客,输家只管消费;平常不打牌的话则轮流坐庄或平摊,大家自觉遵守。
一天晚上吃夜宵时,老陈带着几分醉意对我说:“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有幸生活在一个住宅小区,像个大家庭一样,这就是一种缘分,白天大家出去拼命工作,下班了就该享受和放松!在家里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是一种享受,在外面和朋友在一起则是另外一种放松。”这话说得在理,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话。现在,虽然社会进步了,物质上满足了,精神上却感到空虚了,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和寂寞。比如,下了班回到宿舍,除了家人外,难得和左邻右舍招呼和来往,即便是对门对户的人住了几年往往不知道姓什名谁。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其实,人人都有一种祈求沟通的愿望,幸好有高人发明了网络聊天这个平台,满足一部分现代人的渴求。然而像老陈这样的人呢,却不愿也不会接触网络这虚拟化的玩意儿,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只愿意享受和朋友面对面在一起这种原生态的氛围......
一年一度祭祀先人的清明节过去了,每经过一次祭扫活动,心灵都要得到一次洗礼。有时就想:人人都有进入坟墓的那一天,那么健在的时候该怎样生活,才无愧于上帝赋予我们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呢?是为名还是利?我突然想到的却是乐观的老陈,想到的他“领导”的这个“玩得来”的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