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药回扣,一个期盼根治的顽疾

(2010-12-21 09:44:54)
标签:

医药回扣

新闻曝光

医药代表

顽疾

分类: 管窥世象

http://s7/middle/5f7c6f8dx97e233746ad6&690

 

    近日,关于医疗回扣丑闻又开始热闹于报端:什么浙江多少家医院多少名医生涉嫌收受回扣,湘雅医院药品设备采购人员涉嫌多少商业贿赂;什么杭州引起多大轰动的“U盘回扣门”,以及北京肿瘤医院医生被偷拍索要回扣视频……

   上面这些看起来像新闻又不是新闻,如果回到30多年前是新闻,之后就成了中国一大特色。

    说到回扣,岂止是存在医药行业?其实,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就像一个幽灵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大到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小到流通市场的小买卖......以至发展成没有回扣办不成事和办不好事的程度。对此,人们早已司空见惯,只是医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更为重视罢了。   

    回扣现象愈演愈烈,国家并非视而不见,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比如医药行业加快推进医改步伐,制定预防回扣的监督措施,对规定范围的药品,从1997年起进行了20多次药品降价,每次降幅为15-20%......可令人遗憾的是,老百姓看病难现象并未随之改善。

    原因何在?那么首先欣赏一下新闻曝光的U盘“回扣清单”:开一盒“可来福”,医生得回扣250元;开一根“导管”得回扣100元;而一盒4006、4008、4009的透明敷料也可得回扣70-90元。另外还有节日送礼:现金、汽油卡、数码相机、购物卡,金额从几百、几千元到上万不等。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面对这么丰厚诱人的物质刺激,可爱的白衣天使们,难道不心动么?

    不过再心动也不能明目张胆,随着形势的变化,那么回扣渠道也更隐秘了。比如新闻曝光的娄底这家大医院,药剂人员竟扮演着“潜伏”在医院的“医药代表”,还煞有介事在门上贴上禁止“医药代表入内”,这不具有讽刺意味么?另外,回扣手段也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采用高价药挤走你国家定的低价药。比如只要轻松一挥,开一种三千元的“易瑞沙”进口药,医生就可“进账”一千元,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虽然政府对控制的药品降价了,但处方权在医生手里,他不去开,你有什么办法呢?

    面对医药回扣现象,难道就没有根治的办法吗?

    有媒体分析认为,少数医生收回扣,可能是道德问题,而回扣成了行业“潜规则”,就应该从制度上反思了。医院回扣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加上回扣生存的土壤肥沃,各种利益链条犬牙交错,一旦回扣事件曝光,无论是医生个人、医院高层,还是医药公司,出于维护各自的利益,自然会形成攻守同盟,使得查处受阻。这就是斩不尽杀不绝的原因。

  有人说根除医药回扣,应从利益链第一环节的获利者入手,将利益同盟掀开一角,也许是能撼动整个利益链。但令人担心的可能是,在高压政策下,利益各方会以更隐蔽的方式进行交易循环。毕竟,第一环节的获利,最终带来的是行贿者获得的高额回报。只要这个循环不断,利益驱动必将要去寻找更多更隐蔽更有效的新路径。那么,从制度源头上斩断这个循环链,才是治本清源之道。

    有人还说遏制药品回扣行为,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药品采购操作环节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但这并非症结所在,根子在于“以药养医”的制度设计。因此,应该要把焦点对准陈旧的医药体制,对准众所周知的药厂暴利,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医药回扣滋生的肥沃土壤......

  医药回扣,像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疾,腐蚀社会机体败坏社会风气,让老百姓深恶痛绝苦不堪言。其实,要根治这个顽疾,千条万条不如医疗老前辈说的一条:“收受一次回扣终止医生职业资格。”我很赞成,但能动真格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