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法的使用
(2010-03-29 20:12:14)
标签:
杂谈 |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元的,综合的。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使用哪些教学法呢?如何使用这些教学法呢?我想主要谈以下几种:
一、
情景教学法,就是将语言的教学内容放置于直观感觉的场景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投影仪、实物成品、课件、图片、声音、视频等来创设情境,并将老师具有描述式或启发式的生动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与情景中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顺利成功地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有一双小小手》一课,在课的开头,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播放律动音乐《幸福拍手歌》,在老师的启发、引唱下,学生快乐幸福地完成《幸福拍手歌》的动作。接着老师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我有一双小小手》。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兴致勃勃地完成本主题的分解,可以说为后面分主题的研究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分组合作教学法,就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分组。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中,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小组主题的研究,进行互助合作的学习。例如在《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将主题分解为《手的认识》《手的语言》《手的卫生与保健》《指纹的秘密与指纹作画》《我的手指魔术师》《剪出漂亮纸花花》《制作漂亮花篮》《手的社会体验》8个分主题。在分主题研究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帮助,学会了欣赏,学会了责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上进,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经历了成长。
以前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几个中国人加起来是一条虫。而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几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这种说法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过去的某些人不懂得团结与合作,当然,这只能代表中国的过去。现在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及民族爱国意识的培养。因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培养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还要培养出几个中国人加起来,不会是一条虫,而是一条腾飞的巨龙!
三、
自主探究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科学地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中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探究、体验,并对探究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所体验和收获。“自主探究性学习”包含“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部分。“自主性学习”指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地去学、研究,对自己的研究、学习负责,能够把握自己的研究、学习,并通过“改革自身主观的实践”,使他们的研究、学习由被动发展状态转变为主动发展状态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形成认知自然、社会掌握研究自然、社会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培养探索求知世界的积极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法。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学说认为: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即让学生学习和研究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和研究,即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己引导,即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研究什么并自己发动学习研究活动。
“自主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②、让学生自主掌握观察、认识自然、社会事物现象的一般方法,通过探究自然、社会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知识、方法和经验;③、能培养学生从事学习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④、能培养学生探究求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水的调查与研究》一课中,让学生自主调查社区的居民、学校、公共场所用水情况,并去大自然中了解水污染的情况。从到社区中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和进行浪费水的现象开始,再到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公共场所进行宣传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宣传活动并提出附近河流水污染情况的防治与整顿。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自主进行调查与研究,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掌握了科学调查、研究的方法,乐于与人合作,并与环境和谐相处,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可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以学生小组为中心,以问题或任务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研究氛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活动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完成实际任务。
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春天》中的《植树》一课,让学生成立“红领巾植树小组”,并给学生一个实际的任务即开展“一人植一棵树”活动。并将这个任务分成很多小的任务,例如:怎样来植树?观察小树是怎么成长的?如何设计小树成长记录卡?如何设计研究的问题和活动方案?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植树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方法与经验,形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融合。
五、演练教学法
演练教学法主要指的是示例演示和练习操作两方面。在实际操作时,它将“例中学”和“做中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示例演练”作为基本的学习形式,是一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制作、种植、栽培等活动中,我们给学生低起点、小台阶的设计,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对示例和问题进行反复推敲,逐渐理解,不受教师讲解内容和讲解速度的限制。一方面,它使学生能够随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地缩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搜索空间,从而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认知效率。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规律,从而促进理解与认知。
在实施演练教学法中,我们要注意做到:
1、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类推进。不给学生规定统一的进度,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学习速度,从而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分类推进的原则。同时,老师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都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实现分类推进的效果。
2、促进知识与认知技能的同步发展。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认知技能的重要环节。在示例演练的研究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他们观察、考察和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指标:独立性、正确性、敏捷性、迁移性和流畅性。独立性:是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独立程度的指标。正确性:是反映学生解决问题正确程度的指标,可以通过对照答案进行评价。敏捷性:一是反映学生理解示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形成适当的产生式的假设。迁移性:是反映学生由具体的示例和问题中归纳出一般知识的能力的指标。流畅性:是反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路是否具有逻辑性和是否联贯的指标。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演练教学法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示例和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进行学习。该教学法为发展学生各自的特长和爱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欢欢喜喜过大年》中的《中国结》一课中,针对编中国结基本方法,老师可以先出示编结步骤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然后,老师针对较难的编结点进行步骤演示,然后再让学生来练习编结。最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编中国结的手法来做其它的东西:例如蜻蜓、蝴蝶等进行拓展创新。
总之,以上的五种教学方法很适合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综合应用以上的五种教学方法,会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彰显它的目标培养价值,并推向课程向更高、更好、更快,更深入的方向发展。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永远青春活力,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