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高手朱春煊

(2009-11-03 23:02: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太极杂谈

真是玩太极的玩着看看

真不玩太极的看着玩玩

朱春煊如是说:一接点中求 

(朱春煊)

如是说朱春煊:太极隐士--- 朱春煊 

              太极高手朱春煊

——祝大彤

这样玩如何?

http://www.56.com/u31/v_MzcxMDUzOTY.html

如何玩这样?

http://bbs.pcpop.com/090620/5485867.html

 

 

一接点中求 (朱春煊)

一天早晨,汪永泉到杨少侯家的时候,杨少侯还没起床。汪永泉想,趁老师还没出屋,先在院子里走走拳吧,一来温习这段时间的功课,二来表示自己也算勤奋,没偷懒。他两趟拳走下来,自觉浑身舒坦,微汗待出,心中正有些得意,猛听得屋里一声喝:“练的什么玩意儿?进来!”汪永泉吓了一个激灵,赶紧三步并做两步进了屋。
    进屋一看,杨少侯已端坐在椅子上,问道:“你练什么呢?” 汪永泉直纳闷,“我,我练太极呀。”“练太极?你走一个我看看” 汪在山出手刚一比划,杨少侯就说“不对!”,再一比划,杨少侯还说“不对!”,汪永泉不禁有些忿忿,问道“那什么叫对?” 杨少侯说“你来打我!”,汪永泉摆好架势,一掌推过去,杨少侯轻轻一化说“你就这点吃奶的力气?没出息!”,汪永泉顿时满脸通红,恼羞成怒,暗运气力一个打虎拳直奔杨少侯心窝。汪永泉后来回忆说,“大先生(杨少侯时称大先生)在我拳快到的时候,伸出两指点在我拳心,然后朝窗户的方向屈指一弹,整个人就被一股力道生生拔起,斜着上了炕,根本收不住脚,撞开窗格撅着屁股直接飞出了屋”,扑倒在地。身后飘来一句话,“这叫对!”
   汪永泉从杨少侯家回来,满身尘土,满脸委屈,其父汪崇禄见状就问怎么回事,汪永泉嘟囔着说出事情原委,汪崇禄乐了,说道“小子啊,给我记住了,今后学就学大先生那个核儿!”
杨少侯是个极有个性的人,当时号称京城太极第一大家。他很少手把手教拳,出手就走劲,让人直接体会,学员与他搭手往往鼻青脸肿,容易心生怨愤,半途而废。汪永泉也有鼻青脸肿的时候,但他牢记了爹的话,立志要学大先生功夫的核儿,因此经常自告奋勇给杨少侯做靶子表演推手,从不断被发中悉心体会太极内功之奥妙。
   汪永泉是我师爷,曾有机缘向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父子三人学习太极拳多年。他和我讲这些往事的时候,提的最多的话就是“要学那个核儿”。那时我年轻气盛,并没有完全领悟,走了很多弯路。这些年我不断总结、回顾前辈们的教诲,才体会到所谓的“核儿”,其实就是 “一接点中求”。
  太极拳谱里有段歌诀,描述了太极拳技击的身形手法:
  手如刀锯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
  千着变化中心在,全在一接点中求。
   我师爷说,杨少侯一辈子与人过手,从来都是左手背在身后,右手伸出两个手指一点,对方就飞出了圈外,多伸出一个手指就算输。而我师爷汪永泉与人接手,两手轻轻一抹,对方就飞出一两丈外;我父亲朱怀元大拇指在四指上一撮、两手一递,能把对方腾空贴到客厅墙上;这些我亲耳所听、亲眼所见的神奇功夫,都是“一接点中求”的最好的诠释。
  “手如刀锯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说的是身形。
    年轻人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如”字。手如刀锯,是比喻我方手如待敌之刃,听清敌方出劲意图,敌方蛮拙之力必迎刃而解;如果理解为拿手去砍人锯人,则是乱动妄动,必为敌所破。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是比喻我方身形灵活,不僵滞、不扎桩,实腿能走,虚腿能抬,时刻听清敌方劲力,敌方必为我方牵制,如顽童遭戏;如果理解为像猴一样上窜下跳,则是自寻烦恼,累己伤己。
  “千着变化中心在”,说的是心法。
   千着变化中心在,很多人理解成“重心在”,以为是要保持重心,大家知道重心越低越稳定,所以一些人的拳架越打越低,几乎贴地而走,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中心在,就是心不散乱,管它对方千招万变,我方的意图明确,由心而出。心不散乱,神就不会散乱;神不散乱,形就不会散乱;形自然和谐,劲力就通达所至。打个比方,就像用筷子夹菜一样,我们要夹什么菜,意图明确,我们根据经验在瞬间判断出菜的分量和软硬,手法配合意图,筷子夹菜的动作自然和谐,一气呵成。如果夹菜时聊天说话分心走神,筷子要么停在半空,要么在盘子里翻江倒海,不知所终。
  “全在一接点中求”,说的是手法。
   接手是一瞬间的事情,两人过招,一接手,就应该能分出胜负。所谓接手就是接点,接对方的中心点。如果说中心点是对方劲源,那劲端就是对方肢体的末梢;接劲端是为了点劲源,点劲源是为了走劲端,二者互为依托。
   点,又分实点和虚点。实点,顾名思义就是实手相接时,点问对方的劲力,再作判断和反应。虚点,又称空点或神点,是一方功夫达到相当境界的时候,还未与对方接手,就用意或神点住对方,一旦得机得势,直接出手指出劲的方向,或甩手不要,对方身体失中,必然跃出或扑跌。
当然,实点也好,虚点也好,指的是内劲的方向,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姿势动作。杨少侯能用二指点人发人,用二指接拳,并不是因为他练过铁砂掌、二指禅什么的,而是用二指点问对方的劲力,听清之后迅速一断,这时对方已经失中飘忽,再指出自己内劲本来要去的方向,来者“如球碰壁还”,所谓点断发。我们说的断弹、断冷,也是指的这种点断劲。只不过,这一切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大家看到的现象就是来人被杨少侯用二指发出,以为有神,于是将太极功夫神秘化,复杂化;殊不知这是杨少侯经过多年潜心修炼而成,大家懂得了太极拳的一些道理,经过训练体悟,同样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
    一接点中求,很多练家子都听说过。但是,求什么,却各有各的理解。有人求的是密方,有人求的是奇巧,有人求的是胜负,有人求的是功名。我年轻时,有过几次无心而为的绝唱,扬手将人发出十多米远,众人一喝彩,自己脑子发热,就总想将人发得更远更漂亮,执著于形,结果越追反而离目标越远,弄得自己痛苦不堪,走了很多弯路。后来我才悟到,一接点中求,求的就是一个静字。那段歌诀中,“手如刀锯”,求的是静;“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求的是静;“千着变化中心在”,求的是静;“全在一接点中求”,求的还是静。至于发人的远近、高低、轻重,则完全要看当时的机缘条件,切不可一概而论。
    两人过手,动中求静是万能。心不散乱,心手合一,彼此之劲不混合,才能静中生动。生动则灵,灵则巧,巧则近化。杨少侯身材瘦小,神色清秀,似无缚鸡之力,却能将太极修入化境,独承浩瀚威名,原来就在于内心的静。

太极隐士 朱春煊

朱春煊先生﹐生于1939年10月15日, 是太極拳大家汪永泉先生的入室大弟子朱懷元之子, 香港楊式老六路太極拳研究會顧問。

朱春煊先生從小聰明過人﹐頑皮好動惹事四鄰﹐常讓老父出面致歉﹑頭疼不已。朱春煊先生在家行四﹐被稱為“小四兒”﹐雖出身太極名門﹐但並不喜歡太極拳﹐也不好好練拳。因父親朱懷元名聲在外﹐交結廣泛﹐弟子眾多﹐家裡經常高朋滿座。大家在一起高談闊論﹐比拳劃掌﹐而“小四兒”則被喝令給客人端茶倒水﹐一旁伺候。雖不情願﹐但經過長時間耳濡目染的熏陶﹐“小四兒”竟不知不覺的走進了太極之門。

朱懷元宗師要求徒弟極嚴﹐站樁練拳不得馬虎。“小四兒”雖喜歡上太極﹐但生性受不得教條束縛﹐與師兄弟一起練功時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屢犯門規﹐以致父子沖突﹐被老父逐出了練功場所。

朱春煊先生不但沒有沮喪﹐反覺無比自由。從此﹐他像出了籠的鳥在師爺及眾多的師叔﹑師兄弟之間亂竄﹐不拘禮節﹐不恥下問﹐加上活躍風趣﹐竟博得眾人喜歡﹐尤其是師爺汪永泉的喜愛。

汪 公晚年腿腳不便﹐弟子們來看望時﹐他多是半躺著寒暄﹔只要聽見“小四兒” 朱春煊先生一進門﹐便眉開眼笑﹐硬是起床下地﹐往往第一句話就是﹕“來來﹐小四兒﹐搭搭手﹐摸摸﹗”﹐一聊就是半天。朱春煊先生是聰明人﹐當然清楚汪公的良苦用心﹐領會起來自然也就比別人用心十倍。師叔們對他也是鐘愛有加﹐不吝點撥﹔他的老六路架子居然不是跟老爹學完的﹐而是跟師叔學完的。

所謂“功夫在詩外”﹐ 朱春煊先生對太極拳有了自己獨到的體會。

有一次﹐朱春煊先生依舊去一位師叔的拳場串門﹐見很多師兄弟推手推得正歡﹐一時技癢﹐就與師叔的大弟子搭上了手。這一搭不要緊﹐無意中竟將師哥騰空放出﹐旁人不信﹐因為圈裡誰都知道朱春煊先生從不好好練拳﹐紛紛上來搭手﹐結果輕輕一搭﹐就被朱春煊先生一一彈出﹐猶如神助﹐眾人大驚﹔更驚的是朱春煊先生自己﹐他突然間覺得觸到了太極的靈魂。從此﹐在圈裡“小四兒”變成了“四哥”。

1996年﹐朱懷元宗師因年邁身體不適﹐拳場無人領軍﹐有離散之勢﹐他的許多學生﹑弟子都一致推荐朱春煊先生來組織練拳。朱春煊先生一生都在交朋識友﹐笑談人生﹐閑雲野鶴慣了﹐接手拳場後才深感莫大的責任。從此﹐他將全部精力用于探討﹑研究及教學之中﹐逐漸體悟到太極拳更博大﹑更深層的涵義。他將練功融入了日常生活﹐坐臥行走皆入動靜之機﹐從心所欲。

朱春煊先生願和廣大同仁們為太極的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太极高手朱春煊——祝大彤

朱春煊,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先生的徒孙,为其大弟子朱怀元之子。朱春煊幼年,家与汪先生住宅咫尺,时常过去看师爷。师爷汪永泉跟前有不少弟子,学生来学拳,院子大,有练拳的,有站桩的,他最爱的是听汪老爷子说拳。回到家又听父亲给学生讲课说拳,听劲发人…...
春煊对传统太极拳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春煊和我很投脾气,他没有门户之见,我专攻吴式太极拳也没有门户偏见,我们聊起拳来十分投机。春煊言必提师爷在拳上的主张,从拳理中体验深刻,可谓活学活用。春煊常说:太极拳本来很简单,被现在的人搞复杂了。

春煊身怀太极拳松空绝技,待人谦虚,和善,只要说拳毫无保留。按他说的拳理操作,极易把握,以此法可以将春煊打出去。他笑着说:你作对了,我就出去!他给别人说拳,手把手试验,做对了,他便被打出去,这是一种美德,也是难能可贵之处。社会上常看到将人打出去从不说道理……他每天上午和晚上在工体练拳,凡认识的不认识的,来到拳场,有的说:向朱老师学习。他忙着笑笑说:一块研究,多交流。从不说我教你你不对这种有伤对方自尊的话语。春煊为人平和,低调,从不说高深的理论,也不想独占太极松空绝技,敞开心扉,尽说修炼之法,怕你不懂,故反复介绍。

春煊说的拳理简单,用则灵。有一位朋友被对方掌推在胸上,推方用力推,防方晃动胸部以手力捋,力碰力僵持住。春煊见此情景忙过去笑着说:太极可不是力气活,使这么大劲累不累?咱这太极拳是用意听说过吗,用意不用劲,他想了想说,哦,这是李亦畲大师说的。说罢,请两位轮流象刚才那样用力推他的胸部,俩位都推了一次,谁也没敢推,手掌还没推上春煊的胸两只脚已经晃悠人往上冒,张着两掌发不出力。朱老师给他们解释说:对方推你胸,你别想胸,你周围那么大的地方想哪儿他都得出去。话语不多,这里边蕴涵着劲与松,力与空的深刻哲理。太极拳绝对不是力气活,春煊说太极拳是思想,一想便是。记得朱怀元大师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关于推手的法则,他说:对方扑来,周围都是你家的地方,你请他到哪边坐他便到哪儿去。这时你要是用力拉,用劲拽人家可不听你的。太极推手就是这么简单。
与时俱金,简单,简捷,如果十年数十载练来练去练不好太极拳,内功不上身,你该改变思维方式,对太极拳重新认识。春煊认为传统太极拳的修炼,先解决修炼者对太极拳的认识上的烦琐,首要是解决思想问题,什么思想问题呢?凭多年与春煊接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朱春煊,杨式太极拳家汪永泉先生的徒孙,为其大弟子朱怀元之子。朱春煊幼年,家与汪先生住宅咫尺,时常过去看师爷。师爷汪永泉跟前有不少弟子,学生来学拳,院子大,有练拳的,有站桩的,他最爱的是听汪老爷子说拳。回到家又听父亲给学生讲课说拳,听劲发人…...
春煊对传统太极拳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春煊和我很投脾气,他没有门户之见,我专攻吴式太极拳也没有门户偏见,我们聊起拳来十分投机。春煊言必提师爷在拳上的主张,从拳理中体验深刻,可谓活学活用。春煊常说:太极拳本来很简单,被现在的人搞复杂了。

春煊身怀太极拳松空绝技,待人谦虚,和善,只要说拳毫无保留。按他说的拳理操作,极易把握,以此法可以将春煊打出去。他笑着说:你作对了,我就出去!他给别人说拳,手把手试验,做对了,他便被打出去,这是一种美德,也是难能可贵之处。社会上常看到将人打出去从不说道理……他每天上午和晚上在工体练拳,凡认识的不认识的,来到拳场,有的说:向朱老师学习。他忙着笑笑说:一块研究,多交流。从不说我教你你不对这种有伤对方自尊的话语。春煊为人平和,低调,从不说高深的理论,也不想独占太极松空绝技,敞开心扉,尽说修炼之法,怕你不懂,故反复介绍。

春煊说的拳理简单,用则灵。有一位朋友被对方掌推在胸上,推方用力推,防方晃动胸部以手力捋,力碰力僵持住。春煊见此情景忙过去笑着说:太极可不是力气活,使这么大劲累不累?咱这太极拳是用意听说过吗,用意不用劲,他想了想说,哦,这是李亦畲大师说的。说罢,请两位轮流象刚才那样用力推他的胸部,俩位都推了一次,谁也没敢推,手掌还没推上春煊的胸两只脚已经晃悠人往上冒,张着两掌发不出力。朱老师给他们解释说:对方推你胸,你别想胸,你周围那么大的地方想哪儿他都得出去。话语不多,这里边蕴涵着劲与松,力与空的深刻哲理。太极拳绝对不是力气活,春煊说太极拳是思想,一想便是。记得朱怀元大师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关于推手的法则,他说:对方扑来,周围都是你家的地方,你请他到哪边坐他便到哪儿去。这时你要是用力拉,用劲拽人家可不听你的。太极推手就是这么简单。与时俱金,简单,简捷,如果十年数十载练来练去练不好太极拳,内功不上身,你该改变思维方式,对太极拳重新认识。春煊认为传统太极拳的修炼,先解决修炼者对太极拳的认识上的烦琐,首要是解决思想问题,什么思想问题呢?凭多年与春煊接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 
不要将太极拳看的过于玄奥,或者精深难求,学不会弄不懂。自然,简单,虚空,不要刻意去修炼。春煊推手很简单,自自然然,推不上他。
2. 
怎样练拳就怎样推手,身形不要慌乱也不要主动,也不要妄动。推手不是力气活,不用强力拙力,要虚实分清,对方推来。不要想着被人推的部位,顺人之势,屈已从人,往身外空间想,可解困得安。春煊推手舍已从人,出手往他身上推,他轻松将你手化开。
3. 
推手往来用意不用力。不要求胜,在推手来往中其奥妙表现出推手艺术的完美,松,软,圆,灵活运用上蕴涵着养生之道。一定警惕蛮力推手,伤人也伤己。春煊空手空身,任你怎么推,他也微笑着从容轻随。
4. 
推手是拳架的深层次神、意、气内外相合的巧妙运用,空灵不僵,动作越小越好,不要动作过大,对方看不出动作为佳,周身轻灵通畅,最高境界是无形无象,全体透空。春煊以静待动,以逸待劳,不动声色以笑应对。
5. 
推手中棚,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八法,在运用中不可呆板,一变应万变,棚里有采、挤、按……八法,捋里有棚、挤、按等八法,灵活把握该静发,不可动,该动发,要轻灵圆活。
6. 
功夫越练越精,动作越小越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小要小到一点,春煊以点轻化,没有力点。身形手势不可乱动,接手四梢空,一接点中求。我和春煊经常说,推手在有意无意之间;求之不得,不求也不得,咂磨着滋味,有嚼头。 
会:

1. 
不要将太极拳看的过于玄奥,或者精深难求,学不会弄不懂。自然,简单,虚空,不要刻意去修炼。春煊推手很简单,自自然然,推不上他。
2. 
怎样练拳就怎样推手,身形不要慌乱也不要主动,也不要妄动。推手不是力气活,不用强力拙力,要虚实分清,对方推来。不要想着被人推的部位,顺人之势,屈已从人,往身外空间想,可解困得安。春煊推手舍已从人,出手往他身上推,他轻松将你手化开。
3. 
推手往来用意不用力。不要求胜,在推手来往中其奥妙表现出推手艺术的完美,松,软,圆,灵活运用上蕴涵着养生之道。一定警惕蛮力推手,伤人也伤己。春煊空手空身,任你怎么推,他也微笑着从容轻随。

4. 推手是拳架的深层次神、意、气内外相合的巧妙运用,空灵不僵,动作越小越好,不要动作过大,对方看不出动作为佳,周身轻灵通畅,最高境界是无形无象,全体透空。春煊以静待动,以逸待劳,不动声色以笑应对。
5. 
推手中棚,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八法,在运用中不可呆板,一变应万变,棚里有采、挤、按……八法,捋里有棚、挤、按等八法,灵活把握该静发,不可动,该动发,要轻灵圆活。
6. 
功夫越练越精,动作越小越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小要小到一点,春煊以点轻化,没有力点。身形手势不可乱动,接手四梢空,一接点中求。我和春煊经常说,推手在有意无意之间;求之不得,不求也不得,咂磨着滋味,有嚼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