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秒闪念(六)-关于动植物的畅想

标签:
动物世界虎猎鹰猎狗蜜蜂传统文化千克秒克秒闪念杂谈 |
分类: 克秒闪念(感悟生活) |
34.向动(植)物学习吧,他们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任何高谈阔论,都会受社会背景、传统文化、集团利益以及主观臆测等制约而导致其局限性甚至蛊惑性。
动物们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下,历经千百万年的淘汰、适应,实现了生生不息的种族的延续,其生存法则已经千锤百炼,成为真理。这是任何权威都无权驳斥的“金刚经”。
科学界聪明一些,其前沿正在不断地探索《仿生学》。
人类的文化,在不少层面上是在“反人类”(这句话,请您先不要急于反驳,慢慢体悟)。
人从出生到成年,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接受传统教育。所谓有思想的青年,也无非在背诵或重组着前人的观念主张,除了炒冷饭,有几个新菜单?所以30岁以下的写手出的书,我坚决不看。
中年以后,应当学会自己思考了,这时开始给自己来一次洗脑是必须的!看看有多少荒谬的知识属于传统强加给我们的。不喜欢哲学的,就从观察野生动物入手吧;二者对照学习,效果会更好。
35.大公鸡很会呵护母鸡。
在乡下,经常看到公鸡在发现地上的米、虫等可口饭菜时,自己舍不得品尝,而是一边连续点头,一边向母鸡发出 “咯咯咯……”的 呼唤声——护花使者,绅士派头,催人泪下。
附近的母鸡飞快地跑来解了馋,然后扇动几下翅膀,拖着长音儿“咯咯”地哼起小夜曲,得意的样子,不亚于美眉收到了情郎赠送的名贵巧克力。其实,这只母鸡的表情,也是秀给其它母鸡看的。
有时,老道的公鸡佯装发现美食;呼唤声中,母鸡急急赶来,结果被骗奸了(很常见的现象,你爱信不信)。
情爱,有真有假。真爱是诚心付出;虚情以占有为目的不择手段。
36.动物们把后代抚养成年了,总会义无反顾地把孩子推向社会去自食其力;人类的父母之爱,总是企图后代做一辈子孩子,享受终身呵护。
这使得人类生存能力极度退化,婴儿出生后要一年左右才能独立站起来。对比一下其他哺乳动物呱呱坠地便会奔跑,人类付出的代价实在不小。
未来社会,孩子四五十岁了,仍然要靠父母的薪水在学校读书。人类的面包之路不比动物的更光明平坦!
37.公园里或圆或方的树木,人妖般地展现腰肢。这并非植物和观众的渴望,而是所谓的园艺师人妖般的心态导致的。任何一颗自然生长的树木,都比动过手脚的更美。
38.老虎,猎鹰这样的动物喜好独处,人们在了解其凶残个性的同时,更应该称赞它们卓越的自食其力精神。
蚂蚁、蜜蜂以及沙丁鱼等之所以成群结队,是因为一旦谁离开群体,便意味着死路一条。
越是没什么本事,越需要结交更多的朋友。善于交际的人,事实上是在动用自身的核能,爆发力非常惊人。没有启动核能的才子佳人,真是可惜这块料了!
39.《动物世界》里,非洲草原上的猎狗,社会分工特严密。身强力壮的合力谋划捕猎,争抢食物奋不顾身。但是回到家里,它们能把吃下去的食物吐出一些,分给那些老弱病残者。
感慨之一是:这比人性的光辉更灿烂!难怪人类饲养的宠物里,犬类居多。
克秒狂言:
“我不喜欢用那种软绵绵的囊下踹(土语,音。注:软肚囊子)文字累计篇幅,浪费博友的工夫且腻歪人心。要写,就直奔肋骨,冲着心窝子下手。北方男人嘛,就是稀罕直来直去。下手狠,也是对您的尊重与负责。”
“《克秒闪念》,不看遗憾!看过一篇,就更遗憾:‘嗨,要是早看,何必浪费那么多的阅读时间!”(克秒广告语)

-
0(0%)
-
0(0%)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