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府“老猫”——小人物写真
(2009-09-15 20:32:52)
标签:
倒房炒房小人物房价二手房 |
分类: 散文·随笔 |
|
“哈哈……,忙呢,挺好呗,哈~”这是“老猫”与熟人碰面时的标志性口头禅。
那天午后,我坐在沙发上正与老猫闲聊,两个南方“和尚”不期而至。
和尚一进店门,就直瞅着老板台后面的老猫惊叹:“福相,绝对地福相!财运大,越来越旺!但是,恕我直言,您得佩戴一枚观音菩萨护身符才好。”
“哦,谢谢。不用,去到别处看看吧。”面对和尚的闯入和神话般的“启示录”,老猫平静地应和着。和尚没有转身,端详了一会接着说:“从面相上来看,这个店要是由您太太来开,效益会更好。她的财运可比您大多了!”
老猫感觉自己的底牌被看穿了似的,脸上泛出一抹城府男人不易显露的羞红,手伸进西装里怀,摸出二十元钱,不无感激地递给了“和尚”。
“太少了,我们修庙,请您再积点功德吧,一定会有福报的!况且,这护身符是经过五台山方丈开过光的,特别灵验。”和尚接过钱,但没有送上金光闪闪的护身符。
此时,我以眼神示意老猫:捐二十元不少了,别再添了,免得上当。老猫诡异地冲我一笑,略显紧张地从另侧口袋里拽出一张带响儿的票子,推到老板台前沿儿。“和尚”双手奉上符像,抓起票子拱手祝福,转身离去。
头一次看到老猫这般慷慨,我投过疑惑的眼神:“到底是真和尚假和尚啊?”
“他们出来一趟不容易,说得也挺靠谱。花几个钱,就算做点善事吧,哈哈。”老猫一边点上烟,一边若有所思地“哈哈”着。
与老猫聊天,他往往对你的家长里短、经营状况感兴趣;而当你顺势回问时,总是得到云山雾罩的回应。能修成这种神叨叨的深奥感,对于黑土地上普通工人出身的他来说,确实是一种不浅的功夫。
老猫曾经就业于一家小型国企,八十年代末期,因为企业面临倒闭,便与退休的父亲、下岗的弟弟、妹妹开了个五金店铺。因生意并不红火,老猫就独自接管了。
后来(90年代),老猫的店铺开始处理库存,粉刷墙壁、整饬几案,换上了房产中介的牌匾。人们疑惑:做那种买空卖空的生意,能赚钱吗?何况老猫又不是内行。
“他熟悉二手房的中介、交易套路吗?一个整天鼓捣铁的人,哪来那么多房产信息呀?”
“你还不知到吧?他老婆是区里房产局的,人家一边上班,一边整房产中介,正八景有两下子呢。”
“是么!能在市中心地段买大房子,‘马不吃夜草不肥’的老话一点没错。”
“这年头,谁有好买卖四处张扬啊?听说倒腾二手房赚头大去了。遇上急于出手的便宜货,就用现金扣下再转手;买主一时给不够口的,就留在手上临时出租吃保值——这些年,房子不断涨价,有钱押房子上就能轻轻松松发大财;客户随时的交易,只挣手续费,每成交一套都有几千元的进项。这是神仙做的生意,只要自己不说,亲属都看不见摸不着。听说老猫家有好几套房呢!”
“怪不得整天神叨叨的。真是‘人比人得死’。就说你们扫街的临时工吧,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地在外面晃荡,一个月才几百元钱的工资,培养孩子都是问题,改善住房何谈容易。”
“可不咋地,‘干活的不挣钱,挣钱的不用干活。’你看那些挖沟的‘苦大力’、三轮工,能跟人家坐轿子的比呀。啥时候都是“黑爪子挣钱,白爪子花。”
“是啊,大街上的日子,平常得像南流北淌的河,可谁家每天、每年有多少进项、支出,恐怕连银行里的电脑也难以统计。日进斗金,也并非神话。”
一天早晨,我在存支票,这时右边储蓄柜台传来对话声:
“明天早上,给我准备四十二万现金!”
“好的。”
老猫的麻将牌与酒瘾越发扬名了。即使不知底细的人,也可从那迈方步的态势,茧蛹体型向白胖花生仁过度的趋向上看出所具备的“悠闲赋”资格——日子那么顺畅省心,不吃不喝不玩儿做什么呢?
“什么?!昨天还嘻嘻哈哈体面着的,今天咋就……他才不到五十吧!”
“昨天,他父亲过生日。晚宴气氛正浓,老猫说头晕,后来就昏迷不醒了。医院说是急性脑出血。”
“是吗!”
如今,房产市场不比当年,但手上有钱好改舵。她开起了一家旅馆,生意也是红火……但是,这还与老猫有什么关系呢?(2014.7.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