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  姐(修改稿)

(2009-05-07 19:06:13)
标签:

小人物

千克秒

旧友

往事

精明人

分类: 散文·随笔

                                                    姐  

 

“我一猫腰,一把就把他那个‘哗啦棒儿’薅住了!那才好使呢,他抓我头发的双手,就跟跳闸似的一下子就松开了。这时,我双手使劲一攥,就听‘嗷——’的一声,估计是火候到了,再捏就化了、就淌黄子了,不能整出了人命阿,哈哈。这时,我抬起头,指着他的鼻子尖儿骂道:‘你他妈地要动手,也不事先打听打听本姑奶奶的底细!想在这嘎达立棍儿呀,你还是个雏儿!’你猜刚才这头牛逼的狮子怎么样了——小脸儿惨白,冷汗都快嘀嗒下来了,眼皮也耷拉下来了,活像个像个细狗似的弓着腰、夹着腿,瘪屁也没敢再放一个地滚了……”

 

这是茶炉工Z姐,背靠在那个瘸腿沙发里,一边吐着放射状、夹杂着瓜子皮儿的吐沫星子,一边手脚并用地描述着发生在昨晚的故事。我来打水,恰好遇上,与几位女工分享了Z姐的那段风采。

 

原来,住简易房的Z姐家院里,有一条排污水的小明沟与邻居相通。那晚,两家因为排污等级超越心理底线而生口角,气得邻居家老爷们儿吹胡子瞪眼地过来理论。邻男文才上失意,企图以武力取胜,万没想到被捣毁了“老巢”,差点儿“鸡飞蛋打”。按说,邻居当家的也不是个善茬,只是刚刚搬来不久,何曾领教过Z姐的脱洒老辣!更不晓得Z姐有套“抓鸡掏蛋”的内家拳法,像个哑巴被灌了一瓢黄连麻辣汤,只好夹着尾巴回家败火去了。

 

这Z姐,是我厂数得着的“老娘们儿”!薅拽“哗啦棒儿”,那是在自己的老爷们儿身上多年练就成功的一手绝活。其杀伤力虽然没有铁砂掌、“野马分鬃”什么的传统套路张扬舒展,但从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精神上、拿捏有度的法律火候上、悄无声息的魂魄烙印上来研究,是足够理论家破译一阵子的。中招者的滋味,也只能自个儿忍着,想从老婆那里得到一点安慰都难以启齿。

 

老W是个老中专、机械工程师,虽然在单位混得有头有脸的,人缘不错,但在家里,Z姐照样按自己的意愿归拢。她不管你是什么“公”、什么“狮”,在她身边都得做京巴。

年轻那阵儿,老W高挑大个儿,溜直地帅气着!Z姐一见就给相中了。一来二去,趁着老W值宿的机会,Z姐也磨蹭着不下晚班,这样生米就由Z姐轻易地做成了一锅熟饭。也不怨老W,其实Z姐长得不错,圆脸蛋儿,大眼呼噜地配着眼镜,两片能把死人说活的薄嘴唇儿粉红地,配上白白嫩嫩的肤色,哪个多情的种子受得了阿,即使党员,恐怕也强不住那种入微体贴呀!何况那时辰正有星星眨着坏眼教唆着。事实上,从文化程度来讲,Z姐远远敌不过老W。但是Z敢于“拿下”W,虽然相当于狗尾巴花敢于插在水仙的瓷罐里,让旁观者觉着不大相宜。但是只要Z姐愿意就是唯一的硬道理,并且Z姐也心里有数:“俺喜欢那样,也有本事那样!你们谁的眼色都得像肚脐眼似的遮起来。”

 

Z姐也从不掩饰自己当年的风骚与如今的泼辣老道,在向旁人娓娓道出自传似的罗曼蒂克情节时,脸上常常挂满得意的灿烂笑容。“谁笑话谁呀,自己的老爷们儿,又没卖B养汉。该爱,就大大方方实实惠惠地;该调教,就给他整得老老实实背背服服地。不然,一辈子让他挟住,那还有完那!”Z姐也总是这么一边打着毛活,一边轻松地对那些在家略显“受气”的姊妹开导着。

 

我一直以为,但凡辛辣之物,必定首先抢去春光,像那几畦韭菜、小葱,那几垄大蒜,未待大地化透,早就率先破土葱绿了。

 

Z姐把自己的“哗啦棒儿”管理得秩序井然,不比御用鼻烟壶的专属权差,老W若想花枝出墙恐怕只能局限在“有那份心,没那份胆儿”的范畴以内。因为Z姐从不接纳别家黄汤路过自留地,自家肥水也休想流入外人田。老W几次深切地体会过那惨白的小脸掩饰的敲骨吸髓之痛。再说了,Z姐的信息网络早已呈现了后来才由电信业务推广的“蜂窝”状覆盖,神经末梢的触角遍地开花。谁不打水喝,谁不有心无意地前来搭话闲坐呀。茶炉烧开了,Z姐还有得是工夫八方“采风”呢。但凡院里院外,老鼠洞里有哪只小耗子又怀上了谁的种儿,哪只老花耗子又于何处红杏出墙几回被谁家的白猫碰上了,都休想瞒过Z姐的耳目。说来遗憾,当初自己若是勤打水,细打探,那该积累多少鲜活的素材。什么日志、杂文的,恐怕连小说也早就卖火了呢!雪芹大人言之有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吗。

 

Z姐也很会就别人的“哗啦棒儿”产生若有所思的联想,无意之中不知为多少沉默寡言的工友预防了抑郁症。你听她的打诨:“你说那老爷们骑自行车,硌不咯那个啥?你说钳工打锉时,那个啥它在里边儿摆不摆?……”每逢午间休息,车间里经常会传出男女老少的哄堂大笑——不用说,那一定是Z姐在给大家描述什么稀奇古怪的喷饭故事。

 

人们都说两个女人等于一千只鸭子,我看Z姐一人足顶一万只。一件中性的小事,只要一经Z姐渲染,感情色彩立马明晰,爱恨情仇的成分就像被离心机分离、过滤了一样,黑白两色就鲜明成太极图的样子了。厂里眼光独到的“吕不韦”们深谙“奇货可居”的道理,纷纷与Z姐交好,并打破了礼品一贯上流的传统模式。烧茶炉的美差,本可由“三类”人担当,但是身强体壮的Z姐,已经做习惯了,自然没必要由他人来替换,这样既可四季打毛活、嗑瓜子、唠闲嗑,也不必到车间搬弄沉重的铁板,多舒坦。

 

一位与我要好的供销科长私下里曾经风趣地对我说:“这是个人才,是杰出的‘宣传干事’,千万不可小觑和得罪,有好事别忘了算人家一分。你要是有需要向外宣传的信息,就趁着打水的空儿,闲唠嗑似的透漏给她即是,保证你既省劲,又显效,这就叫做借鸡打鸣、事半功倍!”姜,果真老的辣,小毛头的我茅塞顿开。我忽然懂了:怪不得中层干部们每逢适当的“好事儿”,都缺不了“Z姐”的手戳;怪不得文质彬彬的工会干部也神仙下凡似的如此贴近群众;怪不得厂长也在纠纷四起、调资取舍的关键时刻摆不正嘴形呢。原来那些都是哲学家的眼光啊!教科书上没有写明的东西,现实中都有鲜活生动的范例。

 

厂子已经瘫痪十来年了,头二年有人牵头聚集各奔东西的职工,打算请愿医疗保险等事宜。Z姐也来了,腰围已经发福成早先的两倍左右了。Z姐依旧侃侃而谈,自爆与老W开了几家超市,仅仅地处抚顺市的一处,去年就净利40余万元,是真是假无人考证。大家只是啧啧称羡。中午,Z姐相邀几个从前旧好去餐馆儿小酌,最后仍是按着惯例由那位工会职员买的单,不同的只是人家自掏腰包。习惯往往易于铸成模式,Z姐的请客开销又省下了。

 

(原稿2009-05,修改2012-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