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季宏语文教育新高考学习型阅读阅读 |
分类: 阅读研究 |
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进一步追问“兴趣从哪里来?”许多阅读专家从外在来寻找阅读的兴趣。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用美女,用金钱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是古人的智慧。另一种务实的做法是,把读书当作加官进爵的“敲门砖”,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指的是,十年的辛苦读书。其目的是一朝升官发财。
也有的主张用榜样示范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要求父母以身作则,每天给孩子做阅读的榜样。意思是说,老妈老爸做给你看,让你跟着做。这样固然是好,但是,我想说,父母哪有那么多时间给孩子做榜样。一些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以为广大家长同志们都是有闲阶级,每天不要上班挣钱,都可以在家里陪孩子读书。
如此等等,都是通过外在的的客观因素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个逻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兴趣是本来就有的,只不过,需要广大教师和家长采取方法激发出来而已。但是我想追问,就文本而言,阅读的趣味到底隐藏在哪里了?
学习型阅读认为,阅读的兴趣就在于文本的规律和发现这些规律。文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一经出版,就有了生命。著名作家毕淑敏就有类似的观点。文本一旦呈现在读者面前,就由不得作家了,就像妈妈生了孩子,孩子独立成长,形成独立的人格,妈妈是没有办法绝对控制的。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有感情有思想。人们对他的看法由孩子本人呈现的一切决定。文本亦是如此,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呈现的状态是社会对其解读的依据,如何解读是社会大众的事情。
文本作为生命独立个体,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在词汇层次,在句子层次,在段落和结构层次都有自己的规律。而且这种规律具有无限性,阅读者是无法穷尽规律的。我曾经用乘法口诀表做过例子,即便一个由0到9这些由线数字组成的表格,其规律都是无限的。由几百上千的文字组成的文本的规律性自然不在话下。只不过我们在一次简单的阅读中发现规律的数量太有限了。这也是文本可以反复阅读,多层次理解的原因。“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根源于此。
规律就是乐趣的源泉。在寻找和发现这些规律的过程就成了享受乐趣,汇聚兴趣的源头。规律的无限性保证了乐趣的无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因为发现文本规律而兴奋的大叫的学生。《红楼梦》不仅仅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还有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还有小姐丫鬟们的生生死死。一部《红楼梦》蕴含着无数的规律和玄机。阅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彻悟,不断的激发继续阅读的动力。这正是乐趣所在。
寻找并发现文本的规律,这就是学习型阅读所揭示的阅读的兴趣所在。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寻找并发现文本规律,才能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