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瘟疫的历史

(2020-02-02 21:53:18)
分类: 读书随笔

 以下是我从网络上粘贴的部分关于瘟疫的图书,我是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在当前的疫情下,趁着难得的空闲,和孩子一起阅读关于瘟疫的图书,让孩子了解瘟疫的点点滴滴,也许如果不是这场瘟疫,我们忙碌于日常工作,孩子们忙于学习,很难有机会阅读到这些图书,更难以有机会了解关于可怕的瘟疫。 

The Black Plague: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1348—1349)》这本书中所说的是,发生在14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曾经爆发的一场大瘟疫,又称“The Black Plague”,这场瘟疫夺走了欧洲两千五百万的人口,占到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场瘟疫发源于中亚,是由当时的十字军跟波斯商人带到了欧洲,经老鼠传播,欧洲当时成为了人间地狱,一片哀鸿。The Black Plague: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1348—1349)》一书详实记录了13481349年的The Black Plague在欧洲起源、传播和扩展的过程,对The Black Plague在英格兰传播过程的叙述尤其详尽。作者以The Black Plague为主题,参阅大量资料,尤其是选用了英格兰的主教登记簿、庄园档案等原始资料,阐述了The Black Plague给英格兰带来的影响。

 

《逼近的瘟疫》本书作者劳里·加勒特(LaurieGarrett)是美国著名女记者,是获得皮博迪奖(The Peabody Award)、乔治·伯克奖(George Polk Award)和普利策奖(Pulitzer Award)这三大著名新闻奖项的第一人。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所描述的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新的估计数字为5000—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极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本书作者约翰 M.巴里(John M. Barry),是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曾任记者和足球教练。常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财富》杂志、《华盛顿邮报》等撰稿,也经常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出现在美国各大广播公司的节目中。巴里的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大瘟疫:病毒毁灭和帝国的抗争》是一部富有可读性的关于瘟疫的另类文明史。本书通过对秦汉历史的考察,揭示瘟疫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与深刻意义。从商周时期起,随着内外交往的增多,城市规模的扩大,瘟疫开始出现了,但瘟疫的严重性、破坏性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到了秦汉时期,瘟疫出现流行、疫灾开始暴发;而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瘟疫更是达到了中国古代疫灾暴发的极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瘟疫的大流行呢?我们的先辈面对瘟疫有没有应对措施呢?作者在《大瘟疫:病毒、毁灭和帝国的抗争》一书中,也展开了寻根究底,努力揭示历史真相,讲述人类与瘟疫厮斗的文化故事。

 

首先,作者在历史典籍中,查找到秦汉时期瘟疫流行的基本特征,从中惊奇地发现:“气候变化下人类群体与鼠类族群的迁徙,正是导致秦汉时期中国瘟疫、疫灾频发的根本原因。”

 

其次,作者在梳理历史的过程中也发现,华夏祖先面对瘟疫疫情并非一筹莫展,而是痛定思痛,千方百计寻找破解之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奇书,它们既找出了瘟疫流行、爆发的理论依据,也开出了防治瘟疫流行的途径与药方。这充分表明了古人的智慧,传统中医学在世界上领先的学术地位。应该说,人类早期的历史,瘟疫制造了无尽灾难;不过,在瘟疫毁灭人类时,有的人大义凛然地站出来,视死如生,不但发现了瘟疫的特征,让历史进入拐点;而且通过大胆探索,奇迹般地一次次战胜瘟疫,把人类社会从“山重水复”的困境中引向“柳暗花明”。

 

透过这本书无疑可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其实是一部瘟疫毁灭史;瘟疫的历史也造就了文明进化史,让人类向死而生,方死方生,世代繁衍,走向辉煌。可以说,瘟疫,是一部另类文明史!

 

《鼠疫》这部小说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原来过着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著黑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都只是过着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着无亲无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里厄医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过,他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生死未卜。

 

最终鼠疫退却了,然而尽管喧天的锣鼓冲淡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可是奥兰人永远不会忘记鼠疫曾给他们带来的梦魇。

 

1947年《鼠疫》获得了法国批评奖。50年来畅销不衰,被认为是加缪最有影响力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小说《鼠疫》借助对苦难、死亡与存在的思考,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推到极致,构造了人类反抗姿态与荒诞处境之间的张力,肯定了一种力所能及的行动,提示无神时代的现代人在爱中寻找信仰之源。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另一部有名的作品。“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

 

在马尔克斯的笔下,海港城市喀他赫纳被整个国家,整个时代的战争、仇杀和霍乱瘟疫包围,污秽不堪,物欲横流,人命如同草芥。

 

就是在这样一个伤心惨目的人间地狱,爱情,无数的爱情,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爱情,如同热带苦夏的荒草,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房后屋角,在每个男女的心底轰轰烈烈地疯长,遮天蔽日,来势汹汹,长满了整个城市,整个世界,整个故事。所以,有书评把《霍乱时期的爱情》称作“爱情百科全书”:“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这本书名虽然叫《霍乱时期的爱情》,但关于霍乱的描写在书中并未占用太多篇幅,读到最后,读者会明白轮船以霍乱为借口在海上漂流永不停泊,这其实象征着哥伦比亚在历史之中的孤独境地。

 

《瘟疫年纪事》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袭击下的伦敦城。《瘟疫年纪事》大致按时间顺序叙事,但没有分篇章或也没有章节标题。在这本书中,笛福不厌其烦地追求逼真,巨细靡遗地描述具体的社区、街道,甚至是哪几间房屋发生瘟疫。此外,它提供了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记载、轶事的可信度。一位现代的文学评论者甚至认为书中的记录只有很小一部分是虚构的;华生·尼克尔森于1919年撰文指出这本书可以被视为真正的历史。其他一些文学评论者则认为这本书应该就 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小说,可以妥当地称其为历史小说。

 

瘟疫起先是从荷兰被带过来,夹在货物当中,在德鲁里胡同的一座房子里爆发,随后不可遏止地蔓延开来,而伦敦人要在此后近两年时间里和“它”打交道,历经痛苦绝望,直到“它”又神秘莫测地消失。这个伦敦是王政复辟时期的伦敦,当时人口暴涨,市面繁华,泰晤士河畔贸易兴隆,因此尽管在瘟疫之初已经有许许多多人逃离城市,到乡下避难,伦敦城里还是显得人满为患。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以纺织工居多),各行会的学徒工,男女仆人,底层贫民和流浪汉,他们是这个城市最为穷苦的人,其境况也最为凄惨。此外便是构成城市主体的普通市民,他们多半无处可逃,困守危城,在疫情此起彼落的蔓延中,处境极为不利。《纪事》讲述的主要是穷人和市民的状况,也就是“黑死病”插画图片中跪在尸首旁边神色茫然或掩面无力的那些人;他们的迷信、恐惧、匮乏、冒险和忧戚,他们值得同情的遭遇和可悲可叹的行为,在书中得到形形色色的描绘。任何一场大灾难只要被如实报道出来,似乎都具有史诗(epic)恢弘不凡的气度。笛福的《瘟疫年纪事》以其严谨忠实的叙述,为十七世纪中叶的伦敦城谱写了一曲史诗。它用编年体的撰写方式记述这场大灾难;从16649月到1665年年底,几乎是逐月报道它的起落和进程,让我们看到,瘟疫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以特殊的情态呈现其面貌。书中“提到175处以上的不同街道、建筑、教堂、酒馆、客栈、房屋、村庄、路标和州郡,把伦敦及周边地区标志出来,令人身临其境。阅读这本书,如同穿行于城市蜿蜒曲折的街巷,和不计其数的穷人和市民一起经历生死患难。

 

《瘟疫下的社会拯救》是一部专门研究和论述我国古代明清以来到民国期间,重大疫情的发生、发展与当时的反应和社会影响的著作。该书从明代中期开始,选择在历史上涉及面较大且影响范围广的历史重大疫情进行综合的论述和研究,书中除了一般概述疫情的基本情况外,侧重于个案研究,精选几次影响重大又情况各异的大疫加以比较细致的探讨,从各个侧面展现暴发大疫的原因、影响,勾勒并检讨面对大疫,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包括个人)的反应,最后总结出一些值得令人重视的经验教训。读者对象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员,使之初步了解历史上的重大疫情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当时的有关反应和对策,为今天的防范重大疫情提供历史参考借鉴。

 

这是一部多人合著的瘟疫主题书,水平还是有点参差不齐,但是角度比较新颖,值得一看。

 

《世界重启: 大灾变后,如何快速再造人类文明》本书是一本针对幸存者的指南,作者路易斯达特内尔不仅探讨了如何让人们在灾难后的几个星期里活下去,更介绍了末日之后,恢复人类文明所需的那些非常基础但却最重要的知识精华:从如何发展农业、喂饱肚子,到怎样提炼矿物、制造药品,再到铺设电网、发展交通等。

 

这本书是一个思维实验,也是重新梳理人类文明发展的知识指南。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当我们沉浸于文明带来的便利时,或许更应该思考一下,假如文明崩溃,我们该何去何从?

    《世界重启》是一本基础知识入门书,也是技术社会的重建蓝图,文明延续的关键,或许就隐藏在本书中。虽然我们离“世界末日”很远,但万一生活中有了突发情况,你也能迅速地用正确的方法应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