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岩俊之和《实用性阅读指南》

(2018-07-10 07:37:46)
标签:

学习型阅读

阅读方法

阅读技能

阅读培训

阅读习惯

分类: 读书随笔


大岩俊之是日本著名的阅读专家,还是一个力行实践的创业家,这是我敬佩他的地方,许多人都是都是夸夸其谈,而很少操刀实践。大岩俊之则身体力行,用阅读挣钱。这与我的“行动才有意义”以及“我做给你看”的理念相吻合。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封面上就开宗明义“把读到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确实不简单。知识就是财富,财富拿到手里需要具备“把书中的每一个知识都能在实际行动中发挥最大作用”的新动力。这一点需要我学习学习再学习。

现在,我已经开始了行动,把阅读过的图书写出阅读感受,并放在我的阅读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上。因为许多人会阅读这些文章,然后会邀请我去讲课,去解决阅读的实际问题。比如中高考阅读考试、课堂阅读教学、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等等。

该书的第一个观点是,有效率地阅读。这一点,我以前都是凭着兴致,也就是说,想读就读,不想读就拉倒。这是愚蠢的举动,尤其对于一个致力于研究阅读的人来说,十分错误。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因为人生有涯,而书却浩如烟海。所以要有效率概念,阅读一本书需要给自己限制一个时间。所以就要讲究方法,以便达到一定的效率。比如,确定读书目的、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阅读序言目录和后记、阅读重点的20%部分,有意识地输出阅读内容。关于通过输出来提高阅读效率,我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复述、概括、讨论、写感想等等。

因为输出会促进我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

大岩俊之主张不借书读,理由很充分,但是中国人主张“书非借不能读也”,理由是只有借来的书才珍惜,才会认真地阅读。这是当时对贫穷社会而言。对于今天大多数来说,借书反倒没有买的快,网上下单,第二天就会有快递送到手里。而《阅读的历史里》有人认为,借书阅读就像偷情,不算是很阳光的事情。不同的主张都有道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实在没有钱买书,可以借书看。

该书的第二个观点是,边阅读边记笔记。通过目录等把握文本结构,通过思维导图把阅读内容视觉化,凡此种种,这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

第三个观点是,如何深刻理解内容。具体操作我在讲第一个观点时已经捎带着讲了。大岩俊之认为,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一本100页的书,只有4页核心内容。其它部分甚至可以完全不读也行。阅读需要找到重点,平均用力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第四个观点是,把阅读内容付诸行动。把理论分解成实际行动程序和步骤。这一点很重要,尤其对于研究人员同时有负责行政事务的人,把阅读的内容转化成实际行动程序,是很重要的一步,许多事情,往往开头想的很好,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已经离题万里了。

如果实现“知识改变命运”,那就要需要实际的行动。因此决不能纸上谈兵,要边读书边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