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试卷
(2013-12-18 20:43:28)
标签:
北京高考高考中考课外辅导期末试题语文辅导教育 |
分类: 试题汇编 |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剔透 赐予 踢踏 警惕 疆埸 B.歆羡 韶华 黯然 喑哑 谙练
C.保镖 剽窃 鱼鳔 缥缈 骠勇 D.络绎 烙印 咯血 骨骼 奶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B.倾注 热烘烘
C.相像 座右铭
D.凋蔽
3.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 这一现象发生。
(2)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 、德行、操守等"软件"。
(3)今年2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的官司已告一段落,其主角胡戈已淡出媒体视线,回到家乡 研究影视短片的创作。
A.允许 品行 专心
C.容许 品行 潜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着集体主义情怀的墨子,在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上身体力行,激烈地反对贵族统治者"富侮贫,贵傲贱"的主张。
B.张继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失意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内心的痛苦无以复加,途经苏州时便创作了那首出神入化的《枫桥夜泊》。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据报道,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鸭子吃了掺苏丹红的饲料后产生的"红心"鸭蛋,含有苏丹红IV号。
C.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得日益狭窄,这成了一个焦点问题。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涛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①;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也,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②。"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摘自《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 ①贾:同"价",价格。②冉求:与后面的赣同为孔子的学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粥羔豚者弗饰贾
D.送冉求,因诫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之为先并矣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孔子为政(鲁)必霸 B.已葬,(康子)欲召仲尼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 )
①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②齐人闻而惧
③孔子遂行
④相鲁,必召仲尼
⑤归乎!归乎!
⑥即用,以孔子为招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
第II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②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船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B."妙处难与君说"是因为作者正悠然自得地独享洞庭湖月夜的美丽景致。
C.下片"肝胆皆冰雪"句,与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想像奇特,意境阔大,气势恢宏。
E.整首词把天光水色、物境心境、昨日今夕,全都融合在一起,笔触柔婉细腻。 答:( )( )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具体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4题限选作3题)(6分)
①《赤壁赋》中,苏轼抚今追昔,畅抒对天地人生感慨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②《游褒禅山记》中,表明凡事只要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即使未能达到目标,也可以 无讥无悔的语句是:"尽吾志也 , , ?此余之所得也。"
④《一剪梅》中把夫妻双方合在一起写的两句是:"花自飘零水自流。 , 。"这表明女词人很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美国科研人员最新发现一种抗病毒化合物,这种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的倾听合物叫做防御素(Defensins),同时它也能防止细胞外膜融合其它的病毒,该研究由儿童健康与发育机构、心肺血液研究中心以及健康中心和加州洛杉矶大学协作完成。 相关文章发表在9月11日的《自然免疫学》杂志中,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院资助。该发现第一次为诸如HIV(艾滋病病毒)和流感病毒等的防御机制做了充分的阐述,它将最终导致产生新的防病毒病策略,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病毒性传染方面的知识。 一般病毒感染细胞采用"两步走"策略:首先,病毒的外衣即包膜死缠烂打地粘在细胞的外膜上;接着,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两个膜融合后,病毒就将它的遗传物质插入到细胞中。 防御素是由最先接触病毒的一些细胞产生的一种天然化合物。这些处于战争最前线的细胞包括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它们通常矗立在一些器官和组织的表现。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肺脏的内表面皮的上皮细胞进行了研究,发现防御素通过阻止病毒和细胞膜融合使流感病毒进不了细胞的门。他们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防御素(θ-防御素和β-防御素)的抗病素作用。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防御素通过阻止病毒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细胞和许多种病毒的外包膜都有一层叫作糖蛋白类的分子。这些分子从膜的表面伸出来,有点像从毛刷上伸出的毛。当病毒第一次感染细胞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互相舒展开。研究者发现防御素横插在糖蛋白上,阻止病毒和细胞的糖蛋白的舒展。 防御素不能杀死病毒,它们只是让病毒吃个"闭门羹",无法进入细胞。没能进入细胞的病毒接着就会被细胞的免疫系统摧毁。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甘露聚糖结合凝血素,这是肝脏生成的一种化合物。它也能像防御素一样保护细胞不受病毒侵害。研究人员发现甘露聚糖结合凝血素以与防御素相同的方法阻止病毒入侵,也是以与糖蛋白交叉结合的方式作用。 深入了解防御素结合糖蛋白的机制以及防御素在产生微小变异的情况下对抗病毒感染的有效性是否有所改变等,可为预防病毒病提供新的研究策略,研究人员亦可借此研制出防御病毒的新药物。(摘自http://www.edu.cn2005-09-26生物资讯网)
14.下列对防御素及其防病毒机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防御素是由最先接触到病毒的一些细胞自身产生出来的一种天然化合物。
B.防御素通过阻止病毒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来阻止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入细胞。
C.细胞受感染后,防御素横插在糖蛋白上,阻止病毒和细胞的糖蛋白舒展。
15.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糖蛋白分子存在于细胞和许多种病毒的外包膜,其形态有点像毛刷伸出的"毛"。病毒感染细胞,实质就是这些"毛"的融合。
B.科学家发现肝脏生成的甘露聚糖结合凝血素,也能保护细胞不受病毒侵害,也是以与糖蛋白交叉结合的方式阻止病毒的入侵。
C.美国科学家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们首先发现了虽然不能杀死病毒,但可以阻止病毒入侵"θ-防御素"和"β-防御素"。
16.简要叙述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不超过40个字。
17.结合文意,具体解说"新的防病毒病策略"。 答: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胡同里的孩子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是一个胡同里的孩子。 我住在那个院子曾经是一个国民党大官的旧宅,特别大也特别深。说是大户宅院,其实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森严:各家占地盖的小厨房布满各个旮旯,空出来供人走路的地方是不允许两个人并排的,路就像网一样复杂,不知道通向哪里,我就从来没有深入到最里面去。 所以头一次到我家的人都会有走错门的经历。那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北京大杂院,四处都是养鱼养鸟养猫的,人们欢喜,人们争吵,热热闹闹,生机勃勃。 我们的房子在靠南的角落里,别看位置偏僻,却得天独厚:房前的空地上种着株枣树,房后还有个独立的小院,我们的窗子挨着别人的小院,我们的小院又通着别家的窗子,他们说什么干什么,我总能知道,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很安分的孩子。那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上树打枣,我不喜欢吃枣,但当我踩着一个摞一个的椅子,用竿子够打高处的枣时,就有说不出的满足感。为了上树我想尽了办法,我不会爬树,就从领居家偷偷扛来一架吱吱作顺的旧梯子。到了房顶上,我才发现这一切原来多有趣:四周全是一层一层灰色的屋顶,大人们都在我的脚下,邻居正在骂骂咧咧地到处找他家的梯子;前院的奶奶又在给她的猫洗澡,猫挣扎着,溅了她一身水;去院子的最深处是经过一条更窄的过道,再后面竟是豁然开朗;远处胡同的小贩不住地吆喝。我想要是国民党大官坐在房顶上,他家的仆人哪还敢偷懒。这是一片全新的世界,从此我爱上了屋顶。 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沉浸其中,躺在倾斜的屋脊下面,老树的枝叶遮住部分晃眼的日光,剩下的几缕透过枝叶的缝隙暖暖地照在身上,鸣蝉的噪叫这里也如同美妙的音乐,我伸手就能够到老树的枝条,折一根衔在嘴里,有说不出的惬意。但一个坐在上面总会无聊,于是我就招庥了三五个孩子,我们坐在两个尖心顶之间的凹处,讲笑话编故事,最后连作业也索性拿到上面去写。那地方简直是个乐园,我毫无顾忌地呼朋唤友,放开喉咙肆意喊叫,那地方热闹得就像一个沙龙。前些日子,我看到卡尔维诺笔下的那个永远自由自在生活在树上而再不肯接触地面的男爵,就像找到了一位17世纪的知音,他的惬意是别人根本感受不到的。当然,隆多男爵没有给别人带来不便,而我却得罪了几乎周围所有的人,他们对这个顽皮的孩子感到厌恶又无可奈何。我踩漏了张家的房顶,碰碎了李家的花盆,吃光了王家晾在上面的白薯干儿,他本以为晾在房上丢不了的,而丢了梯子的邻居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他们纷纷指责我不应该打枣,不应该在房上胡闹,不应该大嚷大叫,更应该淘得像个野人。我父母每天都忙着向领导们道歉,看到他们彼此面色庄重和尴尬,我竟觉得很有意思。虽然那几年我过得挺开心,可也一直感到内疚,尤其是那个几乎天天上门的伯伯,他有心脏病,而我简直成了他的病根。 8年过去了,我们早已搬出了那里而住进了水泥森林。从那以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安然地坐在阳光照耀下的斑驳树影里了,再也不能像隆多男爵一样在喧嚣中毫不做作地享受单纯世界了。我们惟一通着自然的阳台被封得死死的。为了追求明媚的阳光,我们远足来到乡间野外,到了时间,还得匆匆赶回去,重新拾起原来的生活。水泥森林里的动物们觉得心满意足,绿色森林里的树木被水泥吞噬。几十年后,也许不会再有胡同和大杂院了,也就不会再有老北京的韵味了。孩子们无法享受奔放的自由。我还能说什么呢?向隆多男爵致敬吧! [注]卡尔维诺:20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树上的男爵》写17世纪意大利贵族少年隆多男爵因与专制的父亲发生冲突爬上树,而且以后就不再回到地面,过了50多年的树栖生活。 18.文中说:"这是一片全新的世界,从此我爱上了屋顶。"从全文看,"我看上了屋顶"的原因有哪些?(分条概述)(4分)
19.文中四、五两段都有写到隆多男爵的文字,它们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第四段中写到隆多男爵的文字表露了作者 第五段中写到隆多男爵的文字表露了作者
20.文中写道"水泥林林里的动物们觉得心满意足,绿色森林里的树木被水泥吞噬",这里运用了哪些写法?(2分)从最后一段看,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有着怎样的反思?(分条作答)(6分)
21.文中说:"几十年后,也许不会再有胡同和大杂院了,也就不会再有老北京的韵味了。"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看法。(3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2.阅读下面一段话,以一名驻外记者的身份向国内大众媒体发一则一句话新闻(为超过20个字)。(4分) 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网络版在线发 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β淀粉样蛋白蛋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 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经多年研究后发现,β2-肾上腺素受 体被激活后,会增强γ-分泌酶的活性,进而能够增加导致阿尔茨默氏症,即通常所说的老 年痴呆症的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23.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 , 兰的清幽贞洁象征人的品端气雅, ,菊的傲视严霜象征人的不屈不挠。
(一)
(二) 地图 钥匙
对着小的天地 打开的不仅是门 寻找大的空间
(1)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学生高健,去年七月份毕业后在北京一 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他在北大三角地和北大未名BBS上发出信息,称将以"陪 聊"为职业。他说,"陪聊"的创意来自与同学聊天,"陪聊"不是瞎聊,而是帮助解决大 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如就业、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费用随意给,但不接受没有目的的聊天。 对此社会上议论纷纷。高健认为自己搞"陪聊"没有错误,是很阳光的,没有给父母丢 脸。但还是对学校有点歉意,怕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根据上面的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亲历到、听说过很多"错过"。错过一场精彩的比赛或演出, 错过一次与家人或同学难得的团聚;一时犹豫,错过了展示(或锤炼)自己的绝好机会;一 场误会,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次退缩,错过了不会再来的机遇......有些错过可以轻轻 放下,有些错过却刻骨铭心,永难忘却。 根据上面这段话,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